如此音響迷 採訪|劉漢盛
音響老饕追求的是音樂的感動力 訪桃園曾先生
這是一間五坪多的音響室,長4.6米,寬3.8米, 高3米, 高寬長的比例為 1:1.27:1.53,顯然是刻意計算,避開長寬高的整倍數,以求將室內低頻峰值降到最低的作法。從聆聽室內一塵不染,所有大小東西都整整齊齊歸定位、連地板上的黑膠唱片都左右對稱放好來看,主人一定是位非常注重細節、非常挑剔的音響迷。再看室內裝潢,除了喇叭後牆之外,天花板與 其他牆面沒有二次餘數擴散器,也沒有任何調聲道具,顯見主人想要的是一間寧靜、沈靜的聆樂空間,連視覺都不想被污染。寧靜的聆樂空間
沒錯!非常寧靜。這個聆聽空間用iPad音壓計測起來環境噪音值大約43dB,這是很低的環境噪音值。 我想,那二部 MPA晶體擴大機的散 熱風扇如果不轉,環境噪音值可能會低於40dB。或者讀者們對40dB沒有具體的概念,這麼說好了,我家的聆聽空間算是相當安靜,沒有日光燈,沒有冰箱雜音,安靜的時候,鄰 居雜音聽不到、汽車雜音聽不到,這樣的環境測起來也大約是40-45dB 以內。所以,主人這間聆聽空間肯定可以聽到針掉在大理石地板的細微聲音,從喇叭唱出來的任何細節都不會 被耳朵遺漏。 這間音響室的主人姓曾,二、 三十年前,當我在經營普洛唱片時, 他就已經是我的客人了。二、三十年光陰眨眼就過,沒想到他還是專注於聽音樂,玩音響,而且器材線材越換越高級。當我看到他竟然使用Siltech Ruby Double Crown電源線(二條)時,「討債」(台語,浪費的意思)這二個字差點脫口而出。讀者們都知道 Siltech線材即使是最細的也很貴, Crown系列已經是他家頂級線材,最近則又推出導體、屏蔽都加倍的 Double Crown,這種線材一條就將近50萬台幣,全套音響系統線材用下來可以買一部Lexus休旅車。難道 Siltech Double Crown線真的那麼神嗎?讓曾先生捨得投下鉅資?我知道曾先生是理智型音響迷,他買東西不會衝動,都是「謀定而後動」,他肯定是聽到了讓他無法自拔的效果,才會「潺潺開落去」(台語,不顧一切把錢花下去)。
全部弄懂之後才會換器材 仔細看曾先生所用的器材,黑膠唱盤用的是Kuzma Stabi XL配 Air Line唱臂。 唱頭是Clearaudio Goldfinger, 唱頭放大器用 Boulder 2008,高電平前級是Lyra Connoisser 4-2LSE,後級用了二部Nagra MPA,喇叭則是Dynaudio Evidence Master。這些器材都是頂級產品,就連音響架也用了Finite Elemente。再仔細看,每部器材下 面還用了Symposium Platform 避震座。咦?既然已經用了以避震聞 名的Finite Elemente ,怎麼還要用 Symposium呢?更超過的是,器材與避震座之間還加了Finite Elemente的Cerabase腳座。 看到這些高價器材與線材,有些讀者可能會以為曾先生是個追求器材新鮮度的音響迷,其實完全錯了!這些器材是他累積了三、四十年聽音響的經驗而更換的,不是一朝一夕買 下。據賣東西給他的佳盈音響張老闆說,曾先生買東西非常慎重,一 定要完全弄懂之後才會出手購買,不會今天買明天賣。老實說,曾先生今年已經五十三歲了,一個人到了這個歲數如果還對音響、音樂痴迷,往後的日子大概也不會變了。
為了買唱片寧可不吃中飯他回憶起自己大約從民國六十二年剛唸高中時,就已經迷上聽音樂, 那時家裡有RCA大箱子喇叭,Dual 唱盤,Sansui擴大機等,後來還有JBL喇叭。他為了買唱片,可以不吃中飯,把錢留下來買唱片。講到這裡,曾先生眼裡閃著光,似乎回到往日美好的記憶中。退伍之後工作, 有了固定收入,他開始存錢建構自己的音響系統。從他的口中,知道他用過的器材多到不可勝數,包括 早期Dynaco S-25喇叭,Dynaudio Facette、Consequence,再到旗艦 Evidence Master。擴大機也從Audio Research SP-11搭CL-60後級一路 換到Boulder與Lyra。 在幾十年聆樂過程中,他曾經棄 LP而聽CD,但最近幾年卻又回到黑膠唱片懷抱,而且對於購入名版毫不手軟。他回憶自己最後一部CD唱盤 是Lindemann D680,現在已經好幾年不買CD了。而LP黑膠唱片卻越買越多,只要有好的就買,音響室門外甚至還掛著Proprius 黑教堂與白教堂二張LP封面。為什麼曾先生會重回黑膠唱片懷抱?他說因為黑膠唱片能夠帶來奇妙的音樂感動力,這是CD無法讓他感受到的。
追求音質、細節與音樂感動力環顧室內,曾先生這間音響室內除了喇叭後牆掛了幾個Gryphon二次餘數擴散器之外,二側牆面都是平的,但中間穿插著一條條灰色網罩蒙起來的造型,看起來光滑整齊。經過我的追問,才知道原來這些平整的牆面裡面大有玄機,所有牆面裡都鋪滿吸音棉,最內層是岩棉,再來是杜 邦棉,接著是防火棉,最外層才釘上木板,總計棉的厚度約7公分。而那 木板則用了二層,內層為四分板,外層為六分板,二塊板子分別以橫直不同的方向釘好,用意是可以降低木板的整體共振。為了吸音,最外層的木板並沒有完全釘滿,留有很多直條網罩,讓聲波能夠透過網罩進入裡面的吸音棉區,達到適當吸音效果。
由於聆聽空間不大,曾先生要求的是能夠長時間聆聽不累的音響系統,而非強烈的衝擊性。因此,他調聲時特別注重三件事,一是音質,二 是細節表現,最重要的就是音樂聽起來要感動人。由於注重音質,經過他手裡的器材很多。換句話說,目前的音響系統是他一路比較下來,汰弱存強的最終結果。當然,這中間器材與器材之間的搭配也很重要,有時換了喇叭,連擴大機也不得不換。 例如,他的唱頭放大器原本使用的是Boulder 1008,這已經是非常好的唱頭放大器了,但他還是不滿足, 試了又試,最後還是換了更頂級的Boulder 2008。根據佳盈張老闆告訴我,曾先生要換一件器材之前,一定比了再比、試了再試,最後才決定是否要換,他並不是換器材如換衣服的 音響迷,2008的音質勝過1008,最終雀屏入選。
試過三十幾種組合才決定墊材
又例如,他用在唱盤底下的墊材至少上上下下試過三十幾種組 合,最後才決定Symposium搭配 Cerabase,這也是有關聲音細節的比較。還有,Kuzma Stabi XL有二個馬達,馬達與控速器之間有線相連,一般人不可能會去動這裡的線,但曾先生卻連這裡都要改。他 試過許多線,最後認為Siltech線材用在這裡聲音最好。於是他把此處的線剪斷,只留二端接頭,中間的線材則以「退役」Siltech訊號線取 代。我相信,這段線的改變並不是衝擊性或速度感的改變,應該是聲音細節有所不同。 與士林曹醫師談起曾先生,曹醫師第一句話就說:二十幾年前我認識他時,就告訴他,如果你要投資什麼,請讓我加入。為何曹醫師會這麼說呢?曹醫師說曾先生從年輕時對事情就很認真,什麼事情都安排得井然有序,不厭其煩,而且對朋友也是禮貌有加,從不虛情假 意,這樣的人值得信賴,難怪他在職場上深獲老闆信賴。 曹醫師說曾先生是真的喜歡音樂 的音響迷,年輕時代就從圖書館、音樂廳現場吸收音樂知識,一直到現在,每天上班回家之後都還會聽個 一、二小時。而且,他很樂於提攜後進,只要有新入門者想要求教,曾先 生都樂於把經驗傳承。除了買音響器材,曾先生還會親自動手做音響架或 一些調聲道具。曹醫師說曾先生的手很巧,原本使用的音響架就是自己動手做的,那張音響架的堅固與作工細 緻的程度勝過市面上所購買者。由於跟Finate Elemente架子相比之後落敗,而曹醫師又剛好用得上,他二話不說就僱工運到曹醫師家。 曹醫師又說,很少音響迷跟曾先生一樣,一定要把事情完全弄懂之後才會換調聲道具或器材,他買東西並不是盲目的,而是深入研究之後才會行動,這是理智的一面。不 過,曹醫師說曾先生買起唱片來就純粹感性了,他捨得花昂貴的價錢去買一張單聲道黑膠唱片,為的就是音樂聽起來感人。
寧靜得有如在音樂廳中 說到感人,我才回想起,在曾先生家聆聽音樂時,除了換唱片時把燈開亮之外,其餘時間燈光亮度開得很低,整個音響室的聆聽氣氛有如現場音樂廳。曹醫師說他去曾先生家聽過數次,了解他要的不僅是音質、細節 等,更重要的是把音樂的感染力調出來。的確,聆聽音樂那麼多年,我們都了解,還有什麼比音樂予人的感動力更可貴的呢? 在拜訪曾家的過程中,我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聆聽黑膠唱片。如前所言,由於這個聆聽空間容積不大,所 以曾先生並不以音量取勝,而是播放一些各類精緻音樂。從黑膠唱片的雜音很少中,我可以判斷唱頭角度調得很好。否則,當鋼琴音樂唱到內圈時,音像很容易飄移,表面吵豆子雜音也會增多。此外,在曾先生家聆聽音樂,由於環境安靜、燈光又精心控制,的確很容易心無旁騖的融入音樂 中,享受到音樂帶來的感動力。 即將離去前,曾先生問我對這套系統的意見。我老實相告,由於聆聽 程中大部分都是聽動態範圍比較小、衝擊性沒那麼強的音樂,所聽到的主要是音質與細節的表現,其他動態範圍、暫態反應、衝擊性等表現我 都無法置啄。為此,曾先生特別播放史特拉汶斯基的「火鳥」,讓我體會這套系統的力量。沒想到,原本斯文的 音響系統一下子轉為猛爆,急促的管弦樂與強烈的打擊樂器層層壓過來,在密閉的空間中,音壓很強,低頻如極有彈性的空氣球般推擠過來,但音場一點都不混亂,高頻段也沒有變得 尖銳刺耳,顯然這個空間還是裝得下這麼強的音壓。曾先生這套音響當然能夠爆得起來,但這不是他想要的。
懂得品味的音響老饕聆聽音樂有如品嚐美食,剛開始時喜歡重口味,入口的並非食材的美 味,而是調味料的辛香酸辣混合。慢慢的,懂得深入品嚐之後,才會拋棄那些重口味的調味料,對食物原味的要求越來越高。等到進入更深一層的境界時,才會懂得,原來品嚐美食為 的不是滿足口腹之慾,而是欣賞精妙烹調色香味所帶給人的內心感動力。 美食如此,音樂與美聲何嘗不是如此!曾先生可說是音響老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