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
初期為英國軍方提供精密電子軍事軟硬體工程之設計顧問服務,服務範圍有軍艦雷達、海底聲納探測...等軍事系統設施,以及商用衛星系統之高精密電路及測試系統設計。 因為在軍事設備及商業衛星製造過程的嚴格標準與高度準確性之下,促使dCS具備整體設計及生產達到最高精密的技術與穩定的製程,因而dCS以超過一般生產電子設備的製作水準,來製造dCS所有的產品,包含訊號轉換測試設備、專業錄音工程設備以及高級數位音響。 dCS也提供許多IC設計相關廠商,在音頻ADC、DAC晶片設計上,給予協助、顧問與測試設備於各項技術的解決方案與銷售服務。 在1987年,dCS以900型類比數位轉換處理器系列,提供專業錄音室使用。在全世界眾多著名錄音室的背書下,dCS產品將類比訊源做完整的數位訊號轉換與原始母帶做訊號比對,其準確性絲毫未差,而成為古典錄音及母帶生產之專業錄音工程師與錄音室所愛用,並成為數位器材中工業標準。dCS數位/類比轉換系統對於原音重現的忠實性,其音色、音質所表現的最高素質一直獲得國際上無數最高榮譽獎項,更是多家知名Hi-END音響製造廠商作為數位訊源播放的參考標準。 dCS數位訊源播放系統不僅屢獲世界第一,更高的成就在於重播所有音樂帶給您的感動!
|
dCS原廠採訪 Only The Music
1987年三月Michael Story創立dCS,專注在軍方與通訊ADC的研發,同時也進入高解析ADC與DAC領域。由於蘇聯解體,東西冷戰結束,英國軍方的委託案件大減,使得Story不得不思考公司未來的發展。1995年,dCS開始涉足家用Audio領域,沒想到卻因此而成就了一家傑出的Hi End音響廠家。
Part01 dCS的奶水,孕育無數菁英的劍橋
Part02 dCS工廠探秘,嚴格測試,慢工出細活
Part03 dCS聆聽室,和諧好聽
Part04 dCS總裁David J M Steven專訪,聚焦專業,用耳朵聽出好聲秘訣
Part05 與dCS三位核心人物對談
2 013年5月13日,我經由慕尼 黑來到倫敦近郊的劍橋, 準備隔天14日採訪心中仰 慕已久的數位訊源大廠dCS(Data Conversion Systems)。去年大約此 時,我也來到劍橋採訪Meridian,沒 想到事隔一年又舊地重遊。 劍橋大學始創於1209年,是英 語世界裡第二古老大學(牛津大學 更早),擁有31個學院,我們常聽 到的King's College(英王亨利六世 創建)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倫敦大 學裡有一個King's College,後面有 加一個London,二者不要搞混。到 達的當天下午沒事,dCS安排我們 到劍橋大學來個小小的遊覽,特別 請他們的市場行銷顧問Terry Hanby 帶領我們一探平常遊客所不知道的 秘境。為何Terry會知道劍橋大學的 秘境呢?原來他目前是劍橋大學的 Fellow(大學裡的研究人員或訪問教授等),整日穿梭於各學院之間,對 於那些地方值得一看了然於胸。 可惜,我們到得也晚,本來要帶 我們去看的地方已經關門,只好四處 逛逛。到了五點,我們進入國王學院 小教堂,準備欣賞國王學院合唱團的 聖詠。國王學院合唱團的CD不少, 印象中我也有幾張,只是很久沒拿出 來聽了,這次能夠現場聽到,真的機 會難得。在教堂內現場聽合唱是什 麼樣的音響效果?很甜美,很純淨, 很透明,長長的尾音在很高的屋頂下 飄盪,沒有任何衝擊性,只有安詳。 為了讓我們能夠對國王學院合唱團有 深刻印象,同行的dCS老闆David M J Steven還特別在街上唱片行買了國王 學院合唱團的CD,給我們一人一張, 真是有心。晚上,我們在一家建築古 老,氣氛很好的餐廳用餐,結束了輕 鬆的劍橋之旅。
CS是由Mike(Michael)Story 在1987年所創立,Story就是 他家最著名的Ring DAC發明 者。Mike Story在1951年生於英國牛 津,在牛津大學Christ Church修習物 理,並且拿到MA學位,後來在英國 Imperial College工作一陣子,就到了 Cambridge Consultants劍橋顧問公司 上班。從1979到1987年他在劍橋顧問 公司工作期間,開始研究類比數位轉 換ADC,並且獲得幾項研發合約, 主要來自軍方委託。在1980年代初 期,他也開始研究用在高線性DAC上 的DWA技術。1987年三月他創立dCS 公司,專注在軍方與通訊ADC的研 發,同時也進入高解析ADC與DAC 領域。由於蘇聯解體,東西冷戰結 束,英國軍方的委託案件大減,使 得Story不得不思考公司未來的發展。 1995年,dCS開始涉足家用Audio領 域,沒想到卻因此而成就了一家傑出 的Hi End音響廠家。 大幅轉型成功 在Mike Story經營下,dCS成功的 轉型,並推出許多膾炙人口的數位訊 源。不過Story畢竟是學者型研發人 才,對於商業經營漸有疲態。在2005 年,原本是dCS市場行銷經理的David M Steven買下公司大部份股權,成 為老闆,且擔任Managing Director。 而業務經理Derek Fuller離開,Mike Story則暫時還是擔任數位研發工作, 一直到隔年2006年五月才離開dCS, 轉往劍橋的CSR (跨國大公司)當顧 問,目前半退休狀態。 David M Steven接手後,大膽 改變產品造型,讓外觀更適合現 代潮流,並推出前所未有的四件 式Scarlatti。不幸的是,David M Steven在2009年二月二十一日突然 往生,他的兒子小David(David J M Steven)臨危受命接掌dCS迄今。小 David在父親還沒過世之前,就已 經應父命,進入公司擔任Director of Sales and Marketing一職,本來就在 培養準備接班,父親往生之後就接 下父親MD職位。 最早提出升頻概念 綜觀dCS的產品,Ups ampl e r 與Ring DAC是別家所無,Master Cl o c k雖然別家也有,但也是他 家的致勝武器。早在1990年代初 期,Mike Story就在AES(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率先提出高取 樣頻率可以改善聲音表現,原因是 高取樣頻率可以讓濾波線路不需要 工作得那麼陡峭,也就是可以採用 較和緩的濾波斜率,如此一來相位失真會更低,聽來更順耳。到了1997 年,Mike Story正式提出Upsampling觀 念,主要是要解決陡峭的Anti-Aliasing Filtering所帶來的訊號鈴振問題,並且 在Purcell身上第一次使用(1998年)。 從那時起,Over Sampling與Upsampling 的概念就一直左右著數位訊源。就目的 而言,無論是Over或Up都是把取樣頻 率以人工方式拉高,好讓濾波斜率可以 不要那麼陡峭,不過,其做法卻有不 同。一般而言Over Sampling大多是以市 售現成解碼DAC晶片(Asysnchronous Rate Convector ASRC)內附的取樣頻率 倍數機制行之,對於廠商而言不需要 另外設計相關線路,進入門檻低,成 本也較有競爭力。而Upsampling大多採 取DSP做運算,各家有其不同的差補 運算做法,是比較複雜的技術,進入 門檻高。dCS稱升頻為Digital to Digital Convertor,有別於D to A或A to D。日 後,dCS推出了專業用972 Upsampler, 後來擴大到家用的各系列升頻器,成為 四件式一環。 除了Upsampling觀念之外,Mike Story還提出對Jitter(時基誤差)的完整 論述與解決方案。在1998年10月,他發 表了「Time Errors and Jitter」白皮書, 強調Clock的重要性,這也開啟了日後 dCS推出分體式Master Clock的新頁。 成就了另一家數位訊源公司 Mike Story除了奠下今日dCS的基 礎之外,還有一個故事廣為流傳。據 說當CH Precision的Florian Cossy還沒成 立Anagram公司之前,有一次在加拿 大蒙特利音響展遇到Mike Story,二人 在日本料理店酒足飯飽之後,醺醺然 走回下榻旅館。閒聊中Cossy跟Story討 論一種處理數位訊號的方式,Story認 為不可行。可是年輕的Cossy偏偏不信 邪,於是回到瑞士後就開始研發,這 就是他家第一砲成名基礎Adaptive Time Filtering Technology。後來Cossy就跟合 夥人Thierry Heeb在1998年成立Anagram Technology,數年後又衍生出Orpheus公 司,最後二位原始創始者離開創立的 公司,另立門戶,那就是近幾年很紅 的CH Precision。看來,Mike Story在不 經意中,激發一家傑出數位訊源公司 的誕生,也算是功在音響界啊! 我來dCS工廠訪問的時間太晚了, 創始者Mike Story已經離開,而接手的 David M Steven又已遽逝,負責接待我 們的是少主小David。工廠位於劍橋附 近的一個工業區,這是新的工廠,使用 面積大約8,000平方呎,他們在2010年6 月才搬過來。dCS的工廠佔地不大,但 對於只是負責設計、組裝與測試、倉 儲的工廠而言已經夠用了。工廠只有 設計、組裝與測試?沒錯啊,大部分Hi End音響廠都是把機箱製造與線路 板製造外包,內部只負責最前端的 設計,以及線路板機箱組裝,還有 最後的測試而已。這種做法是最經 濟的做法,也是最實際的作法。 重複測試費時,生產速度慢 在老闆David J M Steven與外銷 經理Raveen Bawa的帶領下,先在 會議室聽簡報,接著進入工廠,從 進料開始解說。工廠的作業流程是 這樣的:各種貨料進來後,會先有 專人檢查是否有瑕疵?例如線路板 經過48小時的通電測試,而且每隔 15分鐘開關一次,讓線路板刻意經 過多次的開、關瞬間衝擊。如果沒 問題,就會編號入庫。等要生產某 機型時,會有專人先把所有要使用 的零件通通挑好,放在一個個盒子 內,組裝人員按照盒子內的零組件 逐項組裝。每組裝一個步驟,就要 經過一次測試。確定沒有故障再進 行下個步驟,一直到整部組裝完 畢。像這樣的作業方式,生產速度 一定很慢吧?沒錯,真的很慢,完 成一套Vivaldi組裝需要10天,內中 包含5天的測試時間。天啊!這麼說 來,一個月只能生產三套Vivaldi? 應該是吧,如果扣掉周末,一個人 一個月恐怕只能生產二套Vivaldi, 難怪代理商告訴我,dCS的產品是要 排隊等候的。 由於dCS的專長就是電腦數位 領域,所以他們設計了八套電腦終 端自動測試系統,所有組裝完成的 產品都要經過這套系統做最後的各 項檢驗,而且是通電狀態下經過 三、四小時的電腦自動檢驗,確認 出廠前的器材所有規格都達標。而 在Master Clock產品方面,除了一般 測試流程之外,還要再加一道烤爐 「烘培」程序。這個烤爐每次只能 容納四部Master Clock,每部Master Clock都要在這個烤爐裡經過48小時 的試煉,確定能夠在攝氏5-55度低 溫與高溫中仍然維持精準度。Bawa 說他來自印度,印度許多地方在夏 天溫度高達48度,這麼高的室溫下 dCS的Master Clock還是要維持該有 的時鐘精度,這真是不容易啊! 參觀過工廠之後,接著就是我 跟公司內四位重要人士的訪談, 一位當然是老闆David J M Steven (Managing Director),再來是負責 產品總體研發的Chris Hales(Director of Product Development),負責 數位、軟體設計的Andy McHarg ( Technical Director ),以及負 責箱體設計的Ray Wing(Head of Design)。除了老闆David之外,這 三個人在公司的資歷都是十幾二十 年,是真正撐起公司研發設計的靈 魂人物。 聆聽室音響效果好 訪談之後,就是在工廠內的試聽 室聆聽各種音樂。試聽室並不大, 也看不出經過刻意設計,但音響效 果很好,在這樣的環境內可以聽出 dCS產品的好聲價值。等我們聽完 音樂,已經接近下午六點。當晚我 們還有晚餐,晚餐後直接驅車去倫 敦希斯洛機場附近的旅館下榻,因 為隔天一大早就要去機場,如果還 住在劍橋附近,距離機場還有一個 多小時車程,若再加上早上上班塞 車,勢必要半夜就出門,所以我們 選擇晚餐之後先到機場附近的旅 館,就這樣結束只有一天的dCS工廠 採訪之旅。都使用相同的主線路板 綜觀d C S的產品設計中,線路 板 主 要 分 為 電 源 供 應 線 路 板 、 控 制板(Control Board,主管所有軟 體、DSP、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等)以及類比板(Analog Board,數位類比轉換與類比輸出) 三大塊。Scarlatti、Paganini、Puccini 以及Debussy都使用相同的控制板與 類比板,只有最新推出的頂級Vivaldi 與眾不同。也就是說,除了機箱與電 源供應線路外,其餘最重要的二塊線 路板都是一樣的。既然如此,買最便 宜的機種不就好了嗎?為何要去買昂 貴的機種呢?老實說,一部音響器材 要好聲,不僅是把焦點聚在大塊線路 板上,機內許多細節的處理才是真正 好聲關鍵,而這些不顧成本的細節處 理就是售價高昂的主因,也是dCS不 同型號之間最大的差異。此外機箱也 非常重要。一般人只看得懂機箱好不 好看,事實上更重要的是機箱的結構 與避振能力,所以專門負責設計機箱 的Ray Wing其實是振動專家。一個機 箱到處都可能會產生振動,這些小振 動累積起來就變成衰聲根源之一,所 以必須有效去除,才能讓聲音更好。 細微處優化下功夫 在跟四位主要靈魂人物訪談時,我 發現這些人閒來沒事就是在想如何讓產 品的各處細節更精進,而非革命性的更 換。這是因為他們很早就已經確立數位 訊源的最佳架構,很難再有突破性的 發展。每推出一件更昂貴的產品,其 重點就在於電源雜訊更低、控制板上的 FPGA功能更強,DSP運算速度更快, 軟體升級,Jitter更小,此外就是Ring DAC優化。這些細微的改變可以在測 試數據上取得,也可以用耳朵驗證。 其實這些型號最大的不同當然就是 外觀。dCS的業務技術支援經理Martin Reynolds私下也曾說,用家無論是購 買dCS的哪型產品,內部做法都大同 小異,即使是最便宜的Debussy USB DAC,也已經能夠充分享受到dCS的 科技成果。所以,假若您想購買dCS 產品,不必看高不看低,口袋飽飽, Vivaldi四件式當然是首選。懂得精打細 算,Debussy已經很好用。對了,既然 dCS的前後期產品大同小異,我覺得購 買他家的二手器材應該是更划算的。
dC S 的 聆 聽 室 不 大 , 但 色 彩調和,進到裡面心情祥 和,適合聆聽音樂。環顧 室內,也沒有看到特別的設計, 或安置明顯的調聲道具,只有左 右各四片吸音板立在牆邊,牆角 有三角形吸音體,聆聽位置後面 掛著三片薄薄的織品,天花板是 沒有細孔的礦纖板。倒是地上除 了鋪地毯外,又加了一塊厚厚的 地毯,對於高頻具有良好的吸收 作用。在這個房間內交談,可以 感受到聲音偏向溫暖柔和,但並 不悶,也不會有鼻音,直覺是個 相當平衡的聆聽空間。 聆聽時所使用的器材很簡單, 就是Vivaldi四件式數位訊源直入 VTL Siegfried單聲道後級,喇叭 是Wilson Audio Alexia。三件器材 中,Vivaldi跟Alexia我都已經寫過 評論,而Siegfried其實也聽過,只 是沒有在自己家裡測試過而已。嚴 格說來,這套音響器材所發出的會 是我所熟悉的聲音。果然,我所聽到的是寬鬆、大 器、溫暖、清晰又甜,柔中帶彈性的 聲音。如果讀者中有人去過代理商傑 富那裏聽過Vivaldi,我要說這個聆聽 室所聽到的比台北傑富那裏好聽。好 聽在哪裡?第一、傑富那裏反射音比 較強,定位不夠清楚。而這個聆聽是 因為左右二側有適當的吸音裝置,二 次反射音沒那麼強,定位聽起來很清 楚,但又沒有壓力。第二、傑富那裏 的低頻段雖然氣勢龐大,但沒有這個 聆聽室那麼乾淨,控制力也沒那麼 好。這個聆聽室的低頻段表現既豐富 又有彈性又清楚,雖然氣勢不是那麼 大(可能因為音量跟空間大小的關 係),但低頻段聽起來沒有壓力。第 三、這個空間的中頻段寬鬆,又不失 凝聚,有魅力。至於最重要的音質表 現,傑富那裏跟工廠裡的聆聽室都很 好,沒話說。
訪問過那麼多Hi End音響廠 家,從未見過老闆這麼年輕 者。David J M Steven並不是 dCS的創始人,也不是相關技術研發 者,而是在擁有dCS股權的父親遽逝之 後,才接下重擔的。雖然在這個行業 的資歷不深,但他卻主導dCS有史以 來最傑出產品Vivaldi的開發工作,並 在2012年上市。光是這份能力,就讓 業界從此不敢小看這位少主。以下是 我與他的訪談,問的是我,回答的是 David。 問:能不能簡單的介紹dCS目前的 狀況? 答:dCS成立於1987年,最早是以承接 軍方與通訊公司數位處理個案為主,專 注在類比數位轉換,數位類比轉換,以 及數位對數位的轉換領域。1989年蘇聯 解體之後,來自軍方的委託案大減,讓 我們不得不思考未來的方向。除了少了 軍方與通訊公司合約之外,另外一項改 變也驅使我們朝家用市場轉向。你知 道我們是以專業類比轉數位技術起家, 也曾參與Sony DSD的研發,更很早就 推出24/96與24/192高解析轉換機種。不 過,這樣的優勢並沒有為我們在錄音室 中帶來好處,因為數位化之後,錄音室 很容易進行多軌錄音,但是他們不是買 幾十部dCS的ADC去錄,這樣他們負擔 不起,而是採用軟體轉換的方式,這也 讓我們損失了專業錄音的市場。因此, 我們決定要聚焦在Hi End二聲道市場。 去年我們推出的四件式Vivaldi就是過去 多年我們傑出技術的結晶,那也是現階 段最高技藝的成就。 問:目前dCS大約有多少工作人員? 答:我們大約有十幾位工作人員, 包括五位研發人員是靈魂人物,他們 負責產品的研發、測試、撰寫軟體等 等。我們的寶就是資深員工,大部分 人都在公司工作長達10年、20年,我 自己在公司才五年,算是最資淺的員 工。你是知道的,我父親突然過世, 雖然我在意外中接下父親的工廠,不 過我並非新手,我父親是音響迷,所 以我從小就跟著父親接觸音響器材, 對音響這個行業並不陌生。 問:能不能先談談你自己? 答:我在2008年才進入dCS工作,在 回來接掌dCS之前,我在一家公司擔 任軟體研發工程師,先在英國工作, 後來被派到華盛頓DC,在美國五年, 五年前我決定搬回英國,協助父親掌 管dCS。在這家軟體公司之前,我在 汽車界工作,也是軟體設計。我的工 作是產品設計研發,尤其是在軟體方 面,我們通常是先形成一個點子,然 後由這個點子去發展完成一個軟體, 用數學的思維去讓產品的發展能夠更 快速。這些工作跟現在完全不同,相 當有趣。由於父親是音響迷,又在音 響界中,所以雖然我早期並沒有在dCS 工作,但從我還在念書就已經接觸音 響了。在家裡我會幫忙父親做線材, 做擴大機,唸大學時也曾在音響店打 工,我不曾離開音響。 問:在你父親買下dCS之後,做了什 麼改變呢? 答:在我父親買下dCS之後,對內 部做了大幅度的改變,並且把產品 外觀改變得更像消費家用產品,例 如Scarlatti、Puccini等,更大的改變是 把焦點完全放在消費市場上。在此之 前,dCS做得比較雜,一方面替專業需 求設計產品,一方面又與BBC有研發 合約,一方面又做消費性產品,不夠 聚焦。我父親接掌公司後,發現這種 多頭作法增加公司負擔,所以決定把 產品聚焦在二聲道音響上。而在我接 手後,我第一個負責的是Debussy,第 二個就是Vivaldi了。 問:dCS的產品有什麼獨特之處,讓 它可以鶴立雞群? 答:我們有獨特的硬體數位處理技 術,也有卓越的軟體人才,可以依照 我們的需求去發展新產品。例如我們 花了二、三年的時間來研發Vivaldi,當 時我告訴Chris,我們有足夠的預算來 支持研發,你想要什麼就做什麼。所 以我們重新設計Ring DAC,我們用了 更強大的DSP與FPGA,我們撰寫新的 軟體,改善了濾波與Jitter等等,還重新 設計精細的機箱,最終推出現階段最 高技藝成就的Vivaldi。 我們擁有自己的軟體撰寫人才,讓 我們可以有為客戶作升級的能力。例 如控制板(Control Board)主司各種操 控功能,上面採用能力強大的FPGA, 隨時可以軟體方式增加各種功能,所 以只要有需要,我們就能夠立即更新 升級,這就是為何我們可以為五、六 年前推出的Scarlatti做軟體更新。我們 的產品並不是推出之後二、三年就結 束壽命,而是可以不斷升級。 我們所有的元件除了雷射讀取系統 來自日本之外,其他元件全部來自英國 本土,而且離這裡很近。金工廠距離這 裡大約二十英里,陽極處理工廠距離這 裡大約六十英里,線路板工廠比較遠, 是在中部,他們都能及時供貨,我們跟 這些協力廠商一直維持很好的關係, dCS產品可說完全在英國製造。 我們自己設計的自動測試站可以作 非常精確的檢測,我們不僅自己作測 試儀器,還還替許多通訊公司或BBC 設計製造測試儀器,目前工廠內擁有 八組自動測試站,所有的產品都必須 經過測試,自動把測得的各項規格 數據存入電腦,以備未來維修追蹤之 用。我們這種自動測試站很複雜,不 可能在外面買到現品,必須自己設計 製造。舉個例子,Vivaldi就有七千種以 上的各種測試可能,這麼複雜的工作 不可能用人工來作,所以我們必須發展自己的測試方式,還必須有人撰寫測 試軟體,這不是一般廠家能夠做到。 我們每部產品在出廠前都已經做過萬 全的測試,確保產品送到客戶手中的 完美性。 問 : 你 們 的 標 語 是 O n l y t h e Music,但你們給人的感覺很科 技,以前又聚焦在專業領域上,讓 人會有疑慮是否有專注在聆聽上? 答:我們在這個業界超過25年,不 僅擅長技術研發,我們的聽感也很敏 銳。例如從數學的角度來看,升頻機 制並不會對聲音有什麼影響,但是我 們用耳朵聽出升頻之後聲音的確更 好。事實上,我們並非只有注重測試 規格而已,我們跟音響迷一樣,非常 注重聽感上的細微變化,這一直是我 們的取向。 上個月我大約跟20個人聚會,其 中一位是以前LSO倫敦交響樂團的錄 音工程師,他到現在仍然在使用我們 的類比數位轉換器,而且編號是001 號跟002號。我把我們的升頻器拿給 他聽,也把我們的濾波器讓他用,他 也跟我們討論實際聽感的差別,我們 的產品研發主管Chris也經常跟他討 論。這麼說,我們擁有最頂級的數位 研發人員,我們也跟錄音工業有深遠 的關係,所以我們能夠做出好產品。 問:我剛剛知道,Chris曾在著 名的錄音控制台廠Neve工作過, 而Ray來dCS之前在QUAD工作, 聽說還有其他人來自不同音響廠 家,這些來自不同廠家的人才是否 對dCS的產品研發有正面幫助? 答:是的,他們帶來不同領域的知 識,會讓我們的想法更為開闊。例 如我自已來自IT資訊工業,所以我對 dCS的產品要能夠跟蘋果接軌十分在 意。你需要有更佳的洞察能力來幫助 產品的設計。 問:我對dCS從單機到四件式的 轉變很有興趣,你能告訴我這個 轉變過程嗎?是什麼原因驅使你 們這樣做的? 答:我們最早只是專注在類比數 位轉換,以及數位類比轉換上,當 時只有Elgar、Purcell等。後來我們 慢慢發現,其實我們可以把轉盤做 得更好,所以在2001年我們就研發 出Verdi SACD/CD轉盤,用來搭配 Elgar。由於我們來自專業領域,深 知精確時鐘對聲音表現的重要性, 所以我們在2004年又推出Verona Master Clock。再加上我們早在1998 年就推出的Purcell升頻器,就這樣 很自然的組成了四件式數位訊源。 Paganini與Scarlatti是四件式設 計,有些消費者懷疑有必要作成四件 式嗎?我們就說你自己聽,結果是真 的可以聽出不同。我們通常建議你 先加Master Clock聽聽看,接著再加 上Upsampler,又可以聽出不同。當 然你可以選擇二箱或三箱式,但是如 果你想要有終極表現,就必須要用四 件式。如果用家以前用的是Elgar、 Verdi 、Verona這類產品,想要升級 可以優先選Paganini,更好的當然 是Scarlatti,現階段最高技藝成就的 就是Viivaldi。Vivaldi可以播放各種型 態的音樂,可以播放CD、SACD,有 USB DAC功能,可以連網。
Vivaldi轉盤還有一個功能,那就是 除了輸出PCM、DSD數位訊號之外, 還可輸出自家獨特的DXD數位訊號, 這是一種升頻技術,擁有24bit/352kHz (或384kHz)規格,是我們研發多年 的新技術,有些人認為DSD聲音比較 好,有些人則認為DXD聲音比較好, 可說因人而異,用家可以自己試試看。 問:四件式設計是不是因為市場導向 而去做的產品? 答:也不能這樣說,我們本來就對升頻 很專業,而我們也有把握做出業界最好 的SACD/CD轉盤與數位類比轉換器, 當然外接時鐘也是如此。所以,推出四 件式數位訊源是很符合邏輯的,因為我 們擁有數位方面的深厚專業技術,並非 為了滿足市場導向而特別為之。 問:是不是因為不符合你們的邏輯思 考,所以你們到目前都還沒有生產擴 大機跟喇叭? 答:是,因為我們對於擴大機跟喇叭 的領域並不熟,即使市場有這種產品 的需求,我們也不會去做。 問:目前賣得最好的產品是哪型? 答:Puccini SACD/CD唱盤與Puccini U-Clock。我們把所有的東西都裝進 這二個箱子裡,最後顯現的聲音效果 很好,這也是目前我們賣得最好的產 品。Debussy USB DAC是我們的入門級 產品,可以跟電腦連接,播放音樂檔 案,也非常受市場歡迎。 問:許多廠家對電源很注重,所以把 電源跟主線路機箱分離,成為二件式 產品,但是你們從來都不曾把電源分 離出來。 答:我們現在這樣做的表現已經非常 好,如果再把電源分離,好像意義不 大。如果真的為了賺更多錢,而另外 做一個電源供應箱,那就是五件式, 恐怕一般音響迷家裡的音響架也不容 易擺。所以,我們到目前都還沒有想 過把電源分離出來,而是專注把機箱 內的電源供應做到最好。或許,分離 式電源的表現可能比內建式還好些, 但我們認為還有其他方法也可以讓內 建電源達到這樣的水準。 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數位流, 如果使用數位流,就意謂著使用CD 唱盤的人越來越少,你認為這會是一 種趨勢嗎? 答:我認為如果你有像我們這麼好的 轉盤,那要留住它,因為這是屬於里程 碑的產品,我們知道如何讓轉盤拾取最 佳的數位訊號,我們知道如何降低轉盤 的時基誤差,所以用家得到的是很好的 數位音樂訊號。數位流表面上看起來跳 過轉盤這關,好像聲音會更好,實際上 卻不然。因為數位流仍然要面對許多變 數,包括轉檔程式、驅動程式、播放程 式、選擇網路硬碟、電腦環境以及各種 設定等等。假若你本來已經有CD唱盤 或轉盤,即使不是如我們的產品那麼高 級,我仍然建議你留著,因為用CD唱 盤播放音樂是最輕鬆的方式,何況世界 上還有那麼多CD唱片。我們會持續生 產轉盤,一直到CD壓片廠宣布不再壓 片為止。事實上,我仍然認為透過一部 好轉盤所取得的數位音樂會好過數位 流,假若你用Vivaldi來聽數位流,應該 努力讓數位流所播放的聲音跟轉盤播放 者一樣。
問:現在有許多人堅持無論是 CD唱盤或轉盤都不會好過數位 流,因為轉盤有轉動系統,容易 產生高Jitter,何況也只能讀取 16bit/44.1kHz訊號,跟數位流的 高解析音樂檔在規格上差多了, 你的看法如何? 答 : 沒 錯 , 轉 盤 的 確 只 能 讀 取 1 6 b i t / 4 4 . 1 k H z 訊 號 , 或 1bit/2.8224MHz DSD訊號。而數位 流只要有夠好的USB DAC,致力把 時基誤差降低,就能夠享受到高解 析音樂檔案。但是如我前面所言, 你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自己出身 電腦工業,家裡也有一套數位流系 統,但是我深知數位流系統裡還有 很多關卡需要解決,並不是如理論 上所想這麼美好。不過,我也認為 網路串流或USB介面的確是未來播 放音樂的趨勢,所以我們的產品都 擁有這些功能。 問:你是如何看待USB介面與網 路串流介面? 答:我們是專門生產數位類比轉 換器的公司,不論數位音樂來自什 麼形式,對我們而言,那純粹就是 數位資料而已。所以,當我們意識 到數位流興起時,我們是把它們當 作是一項新的音樂檔案來源而已, 播放音樂的核心還是DAC。所以, 無論是USB介面或網路串流,我們 都將它們視為S/PDIF、AES/EBU之 外的數位介面,我們是持開放的態 度來看待這些介面的。這也是為何 我們沒有推出音樂伺服器產品的原 因。未來,無論音樂是來自雲端, 來自硬碟,網路、來自光碟,我們 都會發展出相對應的輸入端子,讓 我們的DAC能夠跟所有的音樂儲存 介面相容。 問:目前Hi End器材越來越貴, 就像Vivaldi,你們以後有計畫生產 一般人負擔得起的數位訊源嗎? 答:我們並不是故意生產昂貴的 數位訊源,而是我們的內部設計是 全世界最頂級的,例如我們的控制 板,我們的Ring DAC,這些成本都 很高,我們的人才都是第一流的, 我們付的薪水也高。很不幸的,就 以我們的Debussy跟Scarlatti來說, 二者的價格幾乎是1比10,而Vivaldi 更高,這是因為我們的器材需要跟 越來越多的介面相容,研發與製造 成本相對就越來越高。你可以看到 我們的工廠裡,有那麼多的精密設備,那麼多的備料,人員雖不多,但 都是菁英,這些都是成本居高不下的 原因。如果我們每個月能夠賣出1,000 套Vivaldi,分攤之下成本當然就會降 低了。話雖如此,我們也有計畫把 各項完備的功能與介面想辦法做在一 個機箱裡,推出一般人負擔得起的產 品,這是我們的夢想。說不定,我們 可以找一家工作夥伴,由我們負責設 計與最後測試,他們來製造,這樣就 可以降低成本。我的腦子裡已經有許 多方案在思考,或許最近幾年內也會 有新的科技產生,讓我們的夢想能夠 實現。 問:面對日益縮小的Hi End Audio 市場,你有什麼看法呢? 答:誠如你在評論Vivaldi文章裡所 言,我們的產品只有百分之一的人能 夠享受,我們的位置在金字塔的最頂 端,老實說,我們的營業額是在增加 的。但是,危機在底部,底部的年輕 人越來越少。我們需要讓更多人去 買小套的音響器材,等他們賺到錢之 後,在家用與養育孩子之餘,就會把 錢花在Hi End音響上。不幸的是,我 們對於底下這一塊無法有任何作為, 所以也只能聚焦在生產State of the Art 的產品上。目前我們能做的,就是維 持dCS的優良聲譽,等有一天讓他們發 現我們,而來購買我們的產品。 問:你們有很好的硬體設計工程 師,有傑出的軟體設計工程師,你 又是資訊工業出身,有沒有想過做 出類似Sooloos這種All in One的數 位流產品? 答:在以前我們或許曾經思考過, 但現在已經不符市場需求了。你看現 在有像J River這種這麼好用的軟體, 觸控電腦又這麼便宜,iPad那麼廣泛 的被使用,還有那麼多的App,我們 已經沒有理由來涉入這類產品。不 過,Sooloos強的是它的系統整合,讓 用家能夠很方便的建立音樂資料庫, 再加上他們的DSP喇叭系統,這是他 們的競爭優勢。 問:dCS未來有什麼具體計畫嗎? 答:目前我們致力在讓Sc a rl a tti、 Paganini與Puccini升級,讓它們能夠 接近Vivaldi,這是最重要的工作。不 過,2014年我們可能會有一件有趣的 東西出現,這是秘密,目前還不能告 訴你。
這次採訪dCS,是我覺得相當困難的一次。難處在於在短短的一天時間內,我要參觀工廠,還要跟老闆David J M Steven,以及 下列三位研發核心人物對談。跟David的訪談還好,去蕪存菁之後很容易寫成一篇採訪稿。但跟Chris Hales(Director of Product Development),Andy McHarg( Technical Director )以及Ray Wing(Head of Design)的訪談就讓我非常頭大。為什麼?因為他們 三位談的都是既專業又硬梆梆的技術問題,夾雜許多專有名詞,本來就比較難懂。更難的是他們都是拿著線路板或機箱,指著各 處跟我解說,以至於回來之後整理錄音資料,聽到的都是Here、There、DSP、FPGA、10dB、50dB等。天啊,要將這些硬梆梆的 材料寫成問答型式幾乎是不可能的,也無從寫起。想了幾天,最後決定不採用我習慣的問答方式,而是以側寫大要的方式為之。 Chris Hales可說是產品研發的大主管,他跟老闆David討論之後,決定要研發什麼產品,接著由他負責電源、類比板,Andy McHarg負責控制板上的硬體以及DSP、FPGA軟體設計,而Hales在1998年就進入dCS, 曾負責品管,也做過軟體 程式設計。幾年之後又 轉入硬體設計。有一次BBC要更換 設備,建立數位廣播,他也參與了 該項計畫,讓他對硬體設計有更多 的經驗。在進入dCS之前,他曾在 著名的Neve混音台製造公司工作, 在那同時他也接一些擴大機與PA系 統的設計工作,所以很早就對設計 擴大機有豐富的經驗。他在2005年 升任為Director(那年dCS的老闆換 了),從那時起他就一直致力於產 品研發領導工作。 Hales一開始就向我們講解dCS 產品內部的訊號處理架構。當數位 訊號進入控制板(Control Board) 之後,會先以D S P與F P G A進行 數位濾波、噪音整形、升頻等工 作,並且轉換成5bit、2.8224MHz (44.1kHz取樣系統)或3.07MHz (48kHz取樣系統)數位訊號,接 著才進入Ring DAC做數位類比轉換 處理。最新的Ring DAC版本採用 了48個記憶晶片(Latch)以及相對 應的96個金屬皮膜電阻,不過每次 處理實際使用到的是32組,其他12 組是備用的。數位訊號經過這32組 記憶晶片與電阻隨機組合處理,降 低了電阻誤差,提升了數位類比轉 換的精確性,最終能夠達到真正的 24bit/192kHz要求。 數位訊號轉換成類比之後,會進入平衡架構的電流電壓轉換分砌式 線路,在純A類狀態下工作。平衡架 構的好處是擁有共模排斥能力,可以 消除線路中的雜訊,此外還可以濾除 100kHz以上的噪音, 接著說到Ring DAC。Hales說1992 年最早的Ring DAC每聲道只有20組記 憶晶片(Latch)與金屬皮膜電阻,上 一代則已經進展到每聲道44組記憶晶 片,而最新的Vivaldi Ring DAC已經進 化到每聲道48組。而且,原本採用的 是Dual Mono,沒有完全分離,最新的 Vivaldi則採用左右聲道完全分離設計。 還有,以前的記憶晶片是4bit Latch, 最新版則改為1bit Latch。改成1bit Latch 之後可以降低串音干擾,這些資訊在 去年Martin來台灣舉辦Vivaldi發表會時 我們都已經知道了。 談到Ring DAC,我提出存在心頭 很久的問題,為何要選擇5bit呢?別人 用1bit或16bit、24bit,為何Ring DAC 要選擇5bit呢?Hales很坦白的回答, 這是考量到成本與效果的妥協選擇, 選擇更高bit數會讓製造成本飆高,難 度也增加,想想看每增加1bit所有元件 就要倍增,那是很可怕的成本。而選 擇更低的bit數又無意義,所以最終決 定採用5bit。我再提出另外一個問題: 最新版的Ring DAC上共有48組記憶晶 片與96個電阻,其中真正用到的只有 32組。Ring DAC從最早的20組發展到 今天的32組(實際工作),為何會選 擇32組、而不是48組或64組呢?Hales 的回答也是一樣的,還是成本與效果 的妥協考量。既然Ring DAC的記憶晶 片已經從當初的20組發展到今天的32 組,當然未來也有可能持續往上發展 吧?Hales告訴我,Ring DAC最早是為 軍方的雷達系統而開發的,沒想到現 在卻成為Hi End數位訊源的著名地標。 在此讓我們回顧一下所謂的Ring DAC,其實它應該就是最古老的Ladder DAC的變形,但dCS稱為Ring DAC。 我們可以從Ring DAC上每個記憶晶片 都搭配二個電阻來看,就知道其實它 是R2R架構,只不過運用了記憶晶片 來搭配電阻的隨機選擇。Ladder DAC 是最古老也最踏實的數位類比轉換方 式,但是因為需要為數眾多高度精 密的電阻來達成,所以成本很高。 為了降低DAC成本,才有後來的1Bit 晶片以及Delta-Sigma晶片。市面上最 有名的Ladder R2R DAC有二家,一 家是MSB,另一家就是dCS。想要把 Ladder DAC做好,採用IC晶片方式不 可得,所以MSB與dCS才會發展自家 的分砌式DAC,企圖取得最高的精確 性,讓數位類比轉換機制無論是在極 低電平下或極高電平下,都能得到真 正的24bit解析力。 Hales還告訴我們,其實dCS產品上 所採用的主要是三塊線路板,一塊是 Control Board,這是數位處理以及軟體 心臟。第二塊是Analog Board,說是類 比板,實則包括Ring DAC與類比輸出 級。第三塊就是Power Supply Board電源 供應板。這三塊主線路板在Vivaldi之前 的機種可說幾乎一樣,只是細微處與機 箱的差別。不過Vivaldi雖然主要還是這 三塊線路板構成,但其優化的程度超過 其他機型。我問Hales為何平衡輸出級 採用純A類分砌式線路,而非平衡輸出 級則採用OP Amp放大,到底有什麼玄 機呢?Hales說他們設計的初衷是要讓 用家使用平衡輸出端,一方面是他們專 業起家的習慣,另一方面則是平衡輸出 端可以長距離傳輸音樂訊號,而且驅動 力也更足,所以採用成本較高的分砌式 設計。而非平衡輸出端只是聊備一格的 配備,方便用家使用而已。我又追問, 既然如此,平衡輸出端的表現一定好過 非平衡輸出端?Hales肯定說是,不過 他也說他們的非平衡輸出端也已經夠好 了。Hales說新的類比版改善了串音, 降低了噪音,失真,使得左右二聲道的 輸出幾乎是完全一樣,這是從來沒有過 的成就。 問到他家產品跟別家的比較,例 如MSB與emmLabs等,Hales就非常小 心,他說每家產品都有自己的聲音特 色,他不能說誰比較好,消費者自己 會去選擇。果然是大廠風範,不會去 踩別人。我問他,dCS的說明書中建議 用家採取直入方式,跳過前級,這樣 用法效果肯定比較好嗎?他肯定的回 答,因為dCS的產品有很好的音量控制 系統,而且輸出也夠大,類比輸出級 採用A類分砌式線路,等於是內建高級 前級,所以直入效果會更好。
Andy McHarg早在1993年就 入dCS,可說是元老級人 物。他第一個負責的作品 就是專業的950,後繼還有許多9字 頭的產品也都是他設計的。進入家 用領域之後,所有有關數位方面的 線路、軟體也都是他負責的,可說 是dCS最重要的靈魂人物。他告訴我 們,Vivaldi從開始構思到推出花了 大約五年時間,用了最先進的DSP 與FPGA,甚至把DSP內建在FPGA 裡面,使得軟體運算速度更快,反 應更靈敏,其運算能力的強大不是 前代機種可以相比的。 他說Control Board就等於是電腦 的母板,所有重要的輸入處理、各 式操控功能,數位濾波、升頻等都 在這裡,可說是心臟。他說dCS比別 人強的地方就在於能夠完全掌握控 制板,依照自己的需求撰寫各類軟 體,並提供不斷升級的可能,不至 於像有些廠家的產品,過幾年就因 為落伍而無法使用了。 當我 們 問 他 , 比 較 E l g a r 、 Scarlatti以及Vivaldi三個時代,到底 何者進步的幅度最大?他說當然是 Vivaldi進步最大,因為無論是控制 板或類比板都大幅改善,而且控制 板使用了運算能力更強大的DSP與 FPGA,這是前代機種比不上的。我 問他既然Vivaldi的控制板已經做得 那麼好了,以後還能做得更好嗎? 他說如果回頭看以前的研發軌跡, 當初推出產品時,也都認為無法再 好了,沒想到過了幾年,新技術、 新元件推出之後,加上新的軟體程 式,使得後來的機種都能大幅超越 前者。所以,他現在也無法說未來 的機種會不會更好,但應該還是有 機會。尤其在軟體升級方面,他說 就算是剛推出的Vivaldi也可能會做 軟體升級。在研發的過程中,他會拿其他廠家 的產品來做比較嗎?他說沒有,因為 他們的產品很獨特,跟市面上的產品 有很大的不同,也無從比起。他們是 拿自家前代機種相比,無論在聽感上 或測試規格上都要更好才行。 在設計一件產品時,他的第一目標 是什麼?McHarg的回答是聲音表現第 一,再來是測試規格,包括訊噪比、 各項失真、串音與時基誤差等。談到 訊噪比都是數字,他說想要降低幾dB 的訊噪,就要花很多的心力,訊噪比 對一般用家而言好像只是沒有意義的 數字,但對工程師來說卻是大挑戰。 他還說時基尤其是一切數位訊號的基 礎,這也是為何dCS會推出外接時鐘 的原因,時基準確了,才有能力談其 他。我又問他dCS的機器上會提供幾種 濾波方式,讓用家自己以耳朵決定要 採用哪一種,既然如此,提供用家多 種濾波選擇有意義嗎?他說不同的濾 波方式會對音樂產生不同的聽感,主 要是音樂訊號前鈴振與後鈴振使然。 工程師可以把鈴振全部去除,但因為 每種樂器都有不同的發聲特色,完全 去除鈴振之後,聲音聽起來反而會變 得不自然。有些樂器在前鈴振時間長 點聽起來會比較好聽,有些樂器則是 後鈴振多些聽起來好聽。也就是因為 濾波的效果無法定於一尊,會視不同 的樂器、音樂型態(古典音樂或流行 音樂、爵士樂)而產生不同的聽感, 這就是為何要多提供幾種濾波方式供 用家選擇的原因。 由於McHarg是純技術人員,我也問 他,如果一件器材聲音聽起來不對, 但從測試規格上看不出有什麼問題, 這是什麼原因?他說如果耳朵聽起來 不對,一定有哪裡錯了,規格上看不 出來並不代表量測沒有問題,有可能 是量測的方法錯了,工程師的責任就 是去把原因找出來。 市面上有少數廠家的數位類比轉換 器使用真空管作為類比輸出級元件, 我問McHarg dCS有沒有可能也這樣 做?他肯定的回答不會。他說採用真 空管作為類比輸出級的元件就理論而 言沒有太大的意義,但在塑造聲音特 色上卻會有效,有些用家會喜歡。而 dCS追求的是精確中性無染色的自然聲 音,用家喜歡哪種聲音特色,他們自 有選擇。到底dCS的產品開發,最後是 誰拍板定案的?老闆嗎?McHarg說是 集體定案,不是誰說了算。 在Vi v a l d i以前的機種都搭載有 IEEE1394介面,為何Vivaldi取消這個 介面而改用AES/EBU介面?難道是 IEEE1394介面不好嗎?他回答對於 數位類比轉換器而言,無論什麼介 面,進入機器的都是數位訊號,都是 Data,那些不同的介面只是負責傳輸 數位訊號而已,沒有什麼高下之分。 Vivaldi會改採用AES/EBU,主要是因 為IEEE1394介面使用的廠家越來越 少,好的相關晶片不容易買到,所以 乾脆改採AES/EBU介面。事實上他們 也開始為以前的機種做升級,如果想 要改換AES/EBU介面,可以送回原廠 升級。 當被問到數位流越來越流行,以 一個設計工程師的觀點,到底他會選 擇哪種呢?網路串流?USB DAC, 或CD?他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說無 論是USB DAC或網路串流,源頭都是 電腦,都是音樂檔案,可以帶著走, 隨處聽,十分方便。不過他還是喜歡 CD,因為聽CD最方便,就好像看平 面印刷雜誌一樣,隨手拿起來就可以 看,不需要任何前置作業。而且,他 說聽數位流音樂時,沒有播放CD的那 種感覺。所以,雖然目前數位流一直 流行起來,而且還有高解析音樂檔, 但是他不擔心CD會消失,因為世界上 有太多CD了。
本來我們以為Ray Wing的專 長是工業設計,也就是造 型設計師。沒想到他告訴 我們,他是研究振動的工程師。一位 研究振動的工程師,竟然能夠設計出 那麼美的外觀,這真的讓我們太驚訝 了。到底振動跟箱體有什麼關係?關 係可大了,Wing說dCS的每一代作品 在箱體上都有大幅改良,這也是聲音 一代比一代好的原因之一。他說大部 分人都以為箱體只是為了美觀而已, 這是很大的錯誤,事實上箱體的大 小、材料厚薄、形狀、甚至螺絲安裝 的處理在在都會影響聲音,所以設計 一件器材的箱體,並不是只有好不好 看那麼簡單。他說他在設計箱體時, 從來就沒有優先考量好不好看,而是 先考量功能,功能第一,再來才是美 觀與否。 Wing曾在Neve做過,在QUAD外 移到中國之前,也曾在QUAD待過三 年,後來才到了dCS,轉眼已經過了 12年,Verdi Encore是他的處女作,接 下來是Scarlatti、Paganini、Puccini、 Debussy等,最新的Vivaldi也是他設 計的。可以這麼說,Wing其實就是 讓dCS外觀脫胎換骨的人。Wing告訴 我們,一件設計可以從外觀就可以看 出傳承,雖然看起來不同,但卻共同 擁有許多相同的元素。例如曲線以及 按鍵等。他說從他接手設計開始,就 一直秉持這樣的原則,不過,要保持 這種傳統又要有創新非常不容易。我 們提到汽車業,我說最新的捷豹汽車 外觀已經改得看不出是經典的捷豹外 型,可見要維持傳統又要創新真的不 容易,他笑說現在汽車的外觀很多都 是相互拷貝,真的已經看不出各家的 特色。不過,dCS的產品外觀風格很 強烈,一眼就可以辨識。 Wing說他的工作很多用在研究各 種材料上,隨手拿起一種混合著壓克 力與金屬的板子,說這種材料就是製 造飛機窗戶的材料,這種材料阻尼特 性很好,敲起來不會有清脆的鏗鏘 聲,而是很沉很穩的聲音。他曾想用 來製造轉盤,用在雷射讀取系統的底 部。不過因為從來沒用過,可能會太 冒險,所以就沒採用。 接著他拿起另外一片板子,告訴 我們這是Vivaldi所用的,那並不是整 塊的鋁板,而是三明治式結構的板 子,以3mm與2mm厚度的鋁材之間 夾了一層Polymer材料做成,敲起來 聲音沉沉的,不會有鈴振。Wing說 箱體材料不是只有厚就可以,也不是 每個地方都一樣厚度,什麼厚度用適合用在什麼地方,會產生什麼結果,都 可以用電腦模擬出來。他舉例說Vivaldi 的電源供應線路因為變壓器比以前重 了10%,所以在設計時就要改變支撐結 構,最後採用二層架高結構,避免變壓 器的微弱振動傳導到機箱。 我們問到以前Scarlatti箱體底部四角 突出,作為腳座,事實上腳座與箱體是 連體的設計,為何現在都改為另外在底 部加腳座?他說因為有用家反映,如果 想要用自己的獨特腳座不方便,所以他 就改了設計,讓用家可以更方便使用各 種腳座。為何dCS的產品都只推出銀色 與黑色二種色彩,現在很多廠家都推出 白色甚至其他顏色的外觀,用以搭配室 內裝潢。他回答說因為黑色跟很多色彩 都很搭,而銀色是傳統音響的顏色,所 以他們到目前為止只生產這二種顏色。 接 著 他 又 拿 起 一 個 東 西 給 我 們 看,說那就是Vi v a l d i抽屜「隔音 門」。Scarlatti的轉盤噪音一直有用 家反映,其實那並不是噪音,而是底 下飛輪轉動的聲音。為了解決這個問 題,Scarlatti有用橡皮條來做密封,的確 也降低了細微的噪音,但這樣還不夠。 這次推出Vivaldi,他就設計一個隔音效 果更好的閘門,一舉把噪音又降低了 10dB。 Vivaldi的機箱從前面、二邊、頂部 都看不到有一根螺絲,他很得意的說這 就是設計的功力。在設計機箱時,不僅 考慮到功能性,美觀,還要想到生產時 要如何組裝、如何維修,否則會造成組 裝生產時的困難。例如Vivaldi箱體底部 有一個小活門,用螺絲鎖住。我們都猜 不透那是做什麼用的,原來那是為了維 修之用。 Wing說,所有的設計都是經驗,經 驗告訴我們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所 有的小細節湊在一起,就成了好機箱。 眼尖的羅林煒發現Vivaldi機箱上有 的螺絲套橡膠墊,有的套金屬墊,為何 要這樣呢?Wing馬上把機箱搬過來, 用螺絲示範給我們看,原來螺絲有長有 短,八支長的螺絲連接上下二塊箱體, 所以用金屬墊片。而三支短的螺絲只鎖 住部件,所以要用橡皮墊片。你看,連 這麼細微之處都注意到了,難怪Vivaldi 的聲音表現會那麼好。 我們又問他, Vivaldi的箱體特別 重,難道這只是討好消費者的市場導向 而已嗎?他回答說不!重量會讓聲音更 好,所以是為了聲音表現使然,不是故 意做得那麼重。他接著遙指遠處櫃子上 幾個Vivaldi箱體模型,那是不同大小的 箱體,他說研發過程中,他們試做過幾 種大小不同,重量不同的箱體,最終選 擇目前的大小,其研發過程的複雜,不 足為外人道。 從這次的訪談中,我們深切了解, 想要成就一部真正優異的產品,不是 只有外觀設計得炫目就可以,最重要 的是內部的各處細節都要考慮周詳。 所謂的好聲不是只有依照教科書的設 計就能成功,誠如Wing所言,所有的 設計都是經驗,經驗告訴我們什麼能 做,什麼不能做。有豐富的經驗,加 上周詳的考慮到所有的細節,這才是 真正的好聲秘訣啊!
dCS時間軸
英國訊源品牌dCS老闆David Steven先生與海外銷售經理Raveen Bawa先生日前來台,為台灣發燒友介紹dCS的設計理念與現在的重點產品系列,提供當下最好的技術與永遠放眼未來的概念,貫徹追求High-End產品的精神。
專業通訊傳輸背景
dCS早期是提供設計與通訊解決方案與技術,例如雷達、電信,也替錄音室設計類比與數位訊號的轉換器,替BBC設計時鐘設備提供錄音室間的訊號傳輸,為Sony與Philip設計PCM轉DSD的設備,讓其製作SACD。因此dCS早期便深深參與了錄音、後製與重播專業,提供先進的技術設備給專業業界使用。回過頭來看旗艦Vivaldi四件式系統,主要就是DAC數類轉換器、DDC升頻器、主時鐘Master Clock與轉盤Transport,就是一貫的設計脈絡。
替未來服務
在dCS的設計觀念裡,永遠都是望向未來。新產品發表只是開頭,他們的設計會隨著時間不斷進步,而產品也能透過軟體與硬體隨時更新,購買的客戶不會在五年後便只能汰舊換新,而是能享受到dCS所提供的升級服務。要達到不斷更新得歸功於R&D開發的處理平台電路,透過FPGA晶片能夠增添或修改程式,早期使用DSP所執行的工作,現在也改以FPGA擔任。除了控制電路板外,現在獨家的RingDAC電路板上也使用了兩個FPGA晶片,用意是將來可以有升級與更新的空間。
當下最佳化
舉例來說,在2010年Vivaldi設計之初,除了CD以外當時還流行USB傳輸輸入播放電腦、硬碟裡的歌曲,那時他們就深入研究該如何處理播放過程,讓聲音更好聽。剛開始時,USB輸入與CD播放存在很大聲音差距,經過R&D努力,不斷縮小兩者間的距離。到了最近幾年網路串流興起,Vivaldi能夠透過網路線播放音樂,同樣地他們也仍然不停地追求更好的聲音表現。而這一切隨時間進步的成果,都能夠透過軟體更新讓舊有客戶享受。面對音樂來源與播放格式每年都在改變,dCS做好了不斷研究與修正的準備,客戶不必更換器材,同樣能跟上時代進步。
dCS是一種投資而不只是消費
舉例而言,Debussy DAC是十年前推出的產品,並且在去年已經停產,但他們依然在停產前一刻幫Debussy做了一次大更新,升級為支援DSD128、24bit/384kHz,能搭配dCS Network Bridge與轉盤使用。對dCS而言,能做的他們就做,試問其他品牌如果是十年前推出並已經預計停產的產品,是否還有可能做這麼大的升級。主要還是因為dCS的設計很彈性,而且是持續在進步的,十年對dCS而言是一件產品進步的過程,而不是另外二十個新型號的誕生。 在Vivaldi之後,dCS以相同的技術和邏輯陸續推出了Rossini與Bartok,設計原則都是相同的,使用不同的處理平台電路板但相同的RingDAC電路。Rossini維持了分體機的設計,SACD轉盤、DAC與時鐘,另外發表一部CD播放機。而Bartok則是單箱體的DAC,與Rossini DAC非常相近,包含網路串流與耳擴功能,但簡化為單顆變壓器,較單純的箱體外觀製作。
RingDAC不斷地在升級
另一項值得注意的是RingDAC,從最早開始雖然dCS的數位類比轉換電路都是稱作RingDAC,但實際上每隔一陣子這塊從不改名字的RingDAC都有不同變化與進步,R&D是時時刻刻都在優化這塊電路,但並不會更動它的名稱。現場我們找了不同版本的RingDAC直接比較,就可以看出差異其實很大,從最早的RingDAC到目前至少有七處主要的改變。
舊的Scarlatti DAC電路板,下方使用的是記憶體,無法事後更改內容。
新一代的RingDAC電路板,用在Vivaldi與之後的新產品上。記憶體改為FPGA晶片,左右聲道各一個,電路中的細節也已不盡相同。過去RingDAC都是單純的類比電路板,Vivaldi之後加入了FPGA,未來用戶可以很簡單地更新原廠提供的內容。
全新遙控App
近期的變動就是全新的Mosaic App操作軟體推出,整合過去每一項產品的專用App,Mosaic可以適用於Vivaldi、Rossini、Bartok三個不同系列,可以顯示器材資訊、軟體版本,能夠控制每一項設定並播放音樂,整合所有輸入源,包含UPnP、網路電台、Tidal、Qobuz等,可以建立或管理自己喜好的播放清單,並且支援Roon播放軟體。未來如果有新功能或是新的網路串流服務平台也能夠透過軟體更新而新增進去。
團隊不斷茁壯成長,提供更好服務
在2008年David接手dCS時,當時團隊有17個人,現在2019年已經增長到34人。團隊有著良好的分工,軟體開發、電路開發、硬體研究、機械機構、測試等工作都由專門的人處理,他強調要設計出好聲音的器材雖然不容易,但是要將其複製成上百部一模一樣的器材並有相同品質與水準更是大挑戰,團隊必須戰戰兢兢,很仔細地處理每一個細節。Vivaldi系統推出至今大約已經6年,團隊必須讓這個月的產品與三年前、五年前的產品一樣,這對小型企業並不是太容易,但是他們還是很努力地達成他們的目標。
直到今天為止,dCS已經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市場上對其名聲與產品都充滿信心,而團隊們還是持續地在優化產品中的每一項細節,做各種不同的嘗試,不只是在新產品開發,也在既有的產品上不斷調整,以帶給客戶們最好的音樂體驗。
【全文輯錄自「MY-HiEND」】
dCS原廠採訪 Only The Music
1987年三月Michael Story創立dCS,專注在軍方與通訊ADC的研發,同時也進入高解析ADC與DAC領域。由於蘇聯解體,東西冷戰結束,英國軍方的委託案件大減,使得Story不得不思考公司未來的發展。1995年,dCS開始涉足家用Audio領域,沒想到卻因此而成就了一家傑出的Hi End音響廠家。
Part01 dCS的奶水,孕育無數菁英的劍橋
Part02 dCS工廠探秘,嚴格測試,慢工出細活
Part03 dCS聆聽室,和諧好聽
Part04 dCS總裁David J M Steven專訪,聚焦專業,用耳朵聽出好聲秘訣
Part05 與dCS三位核心人物對談
2 013年5月13日,我經由慕尼 黑來到倫敦近郊的劍橋, 準備隔天14日採訪心中仰 慕已久的數位訊源大廠dCS(Data Conversion Systems)。去年大約此 時,我也來到劍橋採訪Meridian,沒 想到事隔一年又舊地重遊。 劍橋大學始創於1209年,是英 語世界裡第二古老大學(牛津大學 更早),擁有31個學院,我們常聽 到的King's College(英王亨利六世 創建)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倫敦大 學裡有一個King's College,後面有 加一個London,二者不要搞混。到 達的當天下午沒事,dCS安排我們 到劍橋大學來個小小的遊覽,特別 請他們的市場行銷顧問Terry Hanby 帶領我們一探平常遊客所不知道的 秘境。為何Terry會知道劍橋大學的 秘境呢?原來他目前是劍橋大學的 Fellow(大學裡的研究人員或訪問教授等),整日穿梭於各學院之間,對 於那些地方值得一看了然於胸。 可惜,我們到得也晚,本來要帶 我們去看的地方已經關門,只好四處 逛逛。到了五點,我們進入國王學院 小教堂,準備欣賞國王學院合唱團的 聖詠。國王學院合唱團的CD不少, 印象中我也有幾張,只是很久沒拿出 來聽了,這次能夠現場聽到,真的機 會難得。在教堂內現場聽合唱是什 麼樣的音響效果?很甜美,很純淨, 很透明,長長的尾音在很高的屋頂下 飄盪,沒有任何衝擊性,只有安詳。 為了讓我們能夠對國王學院合唱團有 深刻印象,同行的dCS老闆David M J Steven還特別在街上唱片行買了國王 學院合唱團的CD,給我們一人一張, 真是有心。晚上,我們在一家建築古 老,氣氛很好的餐廳用餐,結束了輕 鬆的劍橋之旅。
CS是由Mike(Michael)Story 在1987年所創立,Story就是 他家最著名的Ring DAC發明 者。Mike Story在1951年生於英國牛 津,在牛津大學Christ Church修習物 理,並且拿到MA學位,後來在英國 Imperial College工作一陣子,就到了 Cambridge Consultants劍橋顧問公司 上班。從1979到1987年他在劍橋顧問 公司工作期間,開始研究類比數位轉 換ADC,並且獲得幾項研發合約, 主要來自軍方委託。在1980年代初 期,他也開始研究用在高線性DAC上 的DWA技術。1987年三月他創立dCS 公司,專注在軍方與通訊ADC的研 發,同時也進入高解析ADC與DAC 領域。由於蘇聯解體,東西冷戰結 束,英國軍方的委託案件大減,使 得Story不得不思考公司未來的發展。 1995年,dCS開始涉足家用Audio領 域,沒想到卻因此而成就了一家傑出 的Hi End音響廠家。 大幅轉型成功 在Mike Story經營下,dCS成功的 轉型,並推出許多膾炙人口的數位訊 源。不過Story畢竟是學者型研發人 才,對於商業經營漸有疲態。在2005 年,原本是dCS市場行銷經理的David M Steven買下公司大部份股權,成 為老闆,且擔任Managing Director。 而業務經理Derek Fuller離開,Mike Story則暫時還是擔任數位研發工作, 一直到隔年2006年五月才離開dCS, 轉往劍橋的CSR (跨國大公司)當顧 問,目前半退休狀態。 David M Steven接手後,大膽 改變產品造型,讓外觀更適合現 代潮流,並推出前所未有的四件 式Scarlatti。不幸的是,David M Steven在2009年二月二十一日突然 往生,他的兒子小David(David J M Steven)臨危受命接掌dCS迄今。小 David在父親還沒過世之前,就已 經應父命,進入公司擔任Director of Sales and Marketing一職,本來就在 培養準備接班,父親往生之後就接 下父親MD職位。 最早提出升頻概念 綜觀dCS的產品,Ups ampl e r 與Ring DAC是別家所無,Master Cl o c k雖然別家也有,但也是他 家的致勝武器。早在1990年代初 期,Mike Story就在AES(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率先提出高取 樣頻率可以改善聲音表現,原因是 高取樣頻率可以讓濾波線路不需要 工作得那麼陡峭,也就是可以採用 較和緩的濾波斜率,如此一來相位失真會更低,聽來更順耳。到了1997 年,Mike Story正式提出Upsampling觀 念,主要是要解決陡峭的Anti-Aliasing Filtering所帶來的訊號鈴振問題,並且 在Purcell身上第一次使用(1998年)。 從那時起,Over Sampling與Upsampling 的概念就一直左右著數位訊源。就目的 而言,無論是Over或Up都是把取樣頻 率以人工方式拉高,好讓濾波斜率可以 不要那麼陡峭,不過,其做法卻有不 同。一般而言Over Sampling大多是以市 售現成解碼DAC晶片(Asysnchronous Rate Convector ASRC)內附的取樣頻率 倍數機制行之,對於廠商而言不需要 另外設計相關線路,進入門檻低,成 本也較有競爭力。而Upsampling大多採 取DSP做運算,各家有其不同的差補 運算做法,是比較複雜的技術,進入 門檻高。dCS稱升頻為Digital to Digital Convertor,有別於D to A或A to D。日 後,dCS推出了專業用972 Upsampler, 後來擴大到家用的各系列升頻器,成為 四件式一環。 除了Upsampling觀念之外,Mike Story還提出對Jitter(時基誤差)的完整 論述與解決方案。在1998年10月,他發 表了「Time Errors and Jitter」白皮書, 強調Clock的重要性,這也開啟了日後 dCS推出分體式Master Clock的新頁。 成就了另一家數位訊源公司 Mike Story除了奠下今日dCS的基 礎之外,還有一個故事廣為流傳。據 說當CH Precision的Florian Cossy還沒成 立Anagram公司之前,有一次在加拿 大蒙特利音響展遇到Mike Story,二人 在日本料理店酒足飯飽之後,醺醺然 走回下榻旅館。閒聊中Cossy跟Story討 論一種處理數位訊號的方式,Story認 為不可行。可是年輕的Cossy偏偏不信 邪,於是回到瑞士後就開始研發,這 就是他家第一砲成名基礎Adaptive Time Filtering Technology。後來Cossy就跟合 夥人Thierry Heeb在1998年成立Anagram Technology,數年後又衍生出Orpheus公 司,最後二位原始創始者離開創立的 公司,另立門戶,那就是近幾年很紅 的CH Precision。看來,Mike Story在不 經意中,激發一家傑出數位訊源公司 的誕生,也算是功在音響界啊! 我來dCS工廠訪問的時間太晚了, 創始者Mike Story已經離開,而接手的 David M Steven又已遽逝,負責接待我 們的是少主小David。工廠位於劍橋附 近的一個工業區,這是新的工廠,使用 面積大約8,000平方呎,他們在2010年6 月才搬過來。dCS的工廠佔地不大,但 對於只是負責設計、組裝與測試、倉 儲的工廠而言已經夠用了。工廠只有 設計、組裝與測試?沒錯啊,大部分Hi End音響廠都是把機箱製造與線路 板製造外包,內部只負責最前端的 設計,以及線路板機箱組裝,還有 最後的測試而已。這種做法是最經 濟的做法,也是最實際的作法。 重複測試費時,生產速度慢 在老闆David J M Steven與外銷 經理Raveen Bawa的帶領下,先在 會議室聽簡報,接著進入工廠,從 進料開始解說。工廠的作業流程是 這樣的:各種貨料進來後,會先有 專人檢查是否有瑕疵?例如線路板 經過48小時的通電測試,而且每隔 15分鐘開關一次,讓線路板刻意經 過多次的開、關瞬間衝擊。如果沒 問題,就會編號入庫。等要生產某 機型時,會有專人先把所有要使用 的零件通通挑好,放在一個個盒子 內,組裝人員按照盒子內的零組件 逐項組裝。每組裝一個步驟,就要 經過一次測試。確定沒有故障再進 行下個步驟,一直到整部組裝完 畢。像這樣的作業方式,生產速度 一定很慢吧?沒錯,真的很慢,完 成一套Vivaldi組裝需要10天,內中 包含5天的測試時間。天啊!這麼說 來,一個月只能生產三套Vivaldi? 應該是吧,如果扣掉周末,一個人 一個月恐怕只能生產二套Vivaldi, 難怪代理商告訴我,dCS的產品是要 排隊等候的。 由於dCS的專長就是電腦數位 領域,所以他們設計了八套電腦終 端自動測試系統,所有組裝完成的 產品都要經過這套系統做最後的各 項檢驗,而且是通電狀態下經過 三、四小時的電腦自動檢驗,確認 出廠前的器材所有規格都達標。而 在Master Clock產品方面,除了一般 測試流程之外,還要再加一道烤爐 「烘培」程序。這個烤爐每次只能 容納四部Master Clock,每部Master Clock都要在這個烤爐裡經過48小時 的試煉,確定能夠在攝氏5-55度低 溫與高溫中仍然維持精準度。Bawa 說他來自印度,印度許多地方在夏 天溫度高達48度,這麼高的室溫下 dCS的Master Clock還是要維持該有 的時鐘精度,這真是不容易啊! 參觀過工廠之後,接著就是我 跟公司內四位重要人士的訪談, 一位當然是老闆David J M Steven (Managing Director),再來是負責 產品總體研發的Chris Hales(Director of Product Development),負責 數位、軟體設計的Andy McHarg ( Technical Director ),以及負 責箱體設計的Ray Wing(Head of Design)。除了老闆David之外,這 三個人在公司的資歷都是十幾二十 年,是真正撐起公司研發設計的靈 魂人物。 聆聽室音響效果好 訪談之後,就是在工廠內的試聽 室聆聽各種音樂。試聽室並不大, 也看不出經過刻意設計,但音響效 果很好,在這樣的環境內可以聽出 dCS產品的好聲價值。等我們聽完 音樂,已經接近下午六點。當晚我 們還有晚餐,晚餐後直接驅車去倫 敦希斯洛機場附近的旅館下榻,因 為隔天一大早就要去機場,如果還 住在劍橋附近,距離機場還有一個 多小時車程,若再加上早上上班塞 車,勢必要半夜就出門,所以我們 選擇晚餐之後先到機場附近的旅 館,就這樣結束只有一天的dCS工廠 採訪之旅。都使用相同的主線路板 綜觀d C S的產品設計中,線路 板 主 要 分 為 電 源 供 應 線 路 板 、 控 制板(Control Board,主管所有軟 體、DSP、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等)以及類比板(Analog Board,數位類比轉換與類比輸出) 三大塊。Scarlatti、Paganini、Puccini 以及Debussy都使用相同的控制板與 類比板,只有最新推出的頂級Vivaldi 與眾不同。也就是說,除了機箱與電 源供應線路外,其餘最重要的二塊線 路板都是一樣的。既然如此,買最便 宜的機種不就好了嗎?為何要去買昂 貴的機種呢?老實說,一部音響器材 要好聲,不僅是把焦點聚在大塊線路 板上,機內許多細節的處理才是真正 好聲關鍵,而這些不顧成本的細節處 理就是售價高昂的主因,也是dCS不 同型號之間最大的差異。此外機箱也 非常重要。一般人只看得懂機箱好不 好看,事實上更重要的是機箱的結構 與避振能力,所以專門負責設計機箱 的Ray Wing其實是振動專家。一個機 箱到處都可能會產生振動,這些小振 動累積起來就變成衰聲根源之一,所 以必須有效去除,才能讓聲音更好。 細微處優化下功夫 在跟四位主要靈魂人物訪談時,我 發現這些人閒來沒事就是在想如何讓產 品的各處細節更精進,而非革命性的更 換。這是因為他們很早就已經確立數位 訊源的最佳架構,很難再有突破性的 發展。每推出一件更昂貴的產品,其 重點就在於電源雜訊更低、控制板上的 FPGA功能更強,DSP運算速度更快, 軟體升級,Jitter更小,此外就是Ring DAC優化。這些細微的改變可以在測 試數據上取得,也可以用耳朵驗證。 其實這些型號最大的不同當然就是 外觀。dCS的業務技術支援經理Martin Reynolds私下也曾說,用家無論是購 買dCS的哪型產品,內部做法都大同 小異,即使是最便宜的Debussy USB DAC,也已經能夠充分享受到dCS的 科技成果。所以,假若您想購買dCS 產品,不必看高不看低,口袋飽飽, Vivaldi四件式當然是首選。懂得精打細 算,Debussy已經很好用。對了,既然 dCS的前後期產品大同小異,我覺得購 買他家的二手器材應該是更划算的。
dC S 的 聆 聽 室 不 大 , 但 色 彩調和,進到裡面心情祥 和,適合聆聽音樂。環顧 室內,也沒有看到特別的設計, 或安置明顯的調聲道具,只有左 右各四片吸音板立在牆邊,牆角 有三角形吸音體,聆聽位置後面 掛著三片薄薄的織品,天花板是 沒有細孔的礦纖板。倒是地上除 了鋪地毯外,又加了一塊厚厚的 地毯,對於高頻具有良好的吸收 作用。在這個房間內交談,可以 感受到聲音偏向溫暖柔和,但並 不悶,也不會有鼻音,直覺是個 相當平衡的聆聽空間。 聆聽時所使用的器材很簡單, 就是Vivaldi四件式數位訊源直入 VTL Siegfried單聲道後級,喇叭 是Wilson Audio Alexia。三件器材 中,Vivaldi跟Alexia我都已經寫過 評論,而Siegfried其實也聽過,只 是沒有在自己家裡測試過而已。嚴 格說來,這套音響器材所發出的會 是我所熟悉的聲音。果然,我所聽到的是寬鬆、大 器、溫暖、清晰又甜,柔中帶彈性的 聲音。如果讀者中有人去過代理商傑 富那裏聽過Vivaldi,我要說這個聆聽 室所聽到的比台北傑富那裏好聽。好 聽在哪裡?第一、傑富那裏反射音比 較強,定位不夠清楚。而這個聆聽是 因為左右二側有適當的吸音裝置,二 次反射音沒那麼強,定位聽起來很清 楚,但又沒有壓力。第二、傑富那裏 的低頻段雖然氣勢龐大,但沒有這個 聆聽室那麼乾淨,控制力也沒那麼 好。這個聆聽室的低頻段表現既豐富 又有彈性又清楚,雖然氣勢不是那麼 大(可能因為音量跟空間大小的關 係),但低頻段聽起來沒有壓力。第 三、這個空間的中頻段寬鬆,又不失 凝聚,有魅力。至於最重要的音質表 現,傑富那裏跟工廠裡的聆聽室都很 好,沒話說。
訪問過那麼多Hi End音響廠 家,從未見過老闆這麼年輕 者。David J M Steven並不是 dCS的創始人,也不是相關技術研發 者,而是在擁有dCS股權的父親遽逝之 後,才接下重擔的。雖然在這個行業 的資歷不深,但他卻主導dCS有史以 來最傑出產品Vivaldi的開發工作,並 在2012年上市。光是這份能力,就讓 業界從此不敢小看這位少主。以下是 我與他的訪談,問的是我,回答的是 David。 問:能不能簡單的介紹dCS目前的 狀況? 答:dCS成立於1987年,最早是以承接 軍方與通訊公司數位處理個案為主,專 注在類比數位轉換,數位類比轉換,以 及數位對數位的轉換領域。1989年蘇聯 解體之後,來自軍方的委託案大減,讓 我們不得不思考未來的方向。除了少了 軍方與通訊公司合約之外,另外一項改 變也驅使我們朝家用市場轉向。你知 道我們是以專業類比轉數位技術起家, 也曾參與Sony DSD的研發,更很早就 推出24/96與24/192高解析轉換機種。不 過,這樣的優勢並沒有為我們在錄音室 中帶來好處,因為數位化之後,錄音室 很容易進行多軌錄音,但是他們不是買 幾十部dCS的ADC去錄,這樣他們負擔 不起,而是採用軟體轉換的方式,這也 讓我們損失了專業錄音的市場。因此, 我們決定要聚焦在Hi End二聲道市場。 去年我們推出的四件式Vivaldi就是過去 多年我們傑出技術的結晶,那也是現階 段最高技藝的成就。 問:目前dCS大約有多少工作人員? 答:我們大約有十幾位工作人員, 包括五位研發人員是靈魂人物,他們 負責產品的研發、測試、撰寫軟體等 等。我們的寶就是資深員工,大部分 人都在公司工作長達10年、20年,我 自己在公司才五年,算是最資淺的員 工。你是知道的,我父親突然過世, 雖然我在意外中接下父親的工廠,不 過我並非新手,我父親是音響迷,所 以我從小就跟著父親接觸音響器材, 對音響這個行業並不陌生。 問:能不能先談談你自己? 答:我在2008年才進入dCS工作,在 回來接掌dCS之前,我在一家公司擔 任軟體研發工程師,先在英國工作, 後來被派到華盛頓DC,在美國五年, 五年前我決定搬回英國,協助父親掌 管dCS。在這家軟體公司之前,我在 汽車界工作,也是軟體設計。我的工 作是產品設計研發,尤其是在軟體方 面,我們通常是先形成一個點子,然 後由這個點子去發展完成一個軟體, 用數學的思維去讓產品的發展能夠更 快速。這些工作跟現在完全不同,相 當有趣。由於父親是音響迷,又在音 響界中,所以雖然我早期並沒有在dCS 工作,但從我還在念書就已經接觸音 響了。在家裡我會幫忙父親做線材, 做擴大機,唸大學時也曾在音響店打 工,我不曾離開音響。 問:在你父親買下dCS之後,做了什 麼改變呢? 答:在我父親買下dCS之後,對內 部做了大幅度的改變,並且把產品 外觀改變得更像消費家用產品,例 如Scarlatti、Puccini等,更大的改變是 把焦點完全放在消費市場上。在此之 前,dCS做得比較雜,一方面替專業需 求設計產品,一方面又與BBC有研發 合約,一方面又做消費性產品,不夠 聚焦。我父親接掌公司後,發現這種 多頭作法增加公司負擔,所以決定把 產品聚焦在二聲道音響上。而在我接 手後,我第一個負責的是Debussy,第 二個就是Vivaldi了。 問:dCS的產品有什麼獨特之處,讓 它可以鶴立雞群? 答:我們有獨特的硬體數位處理技 術,也有卓越的軟體人才,可以依照 我們的需求去發展新產品。例如我們 花了二、三年的時間來研發Vivaldi,當 時我告訴Chris,我們有足夠的預算來 支持研發,你想要什麼就做什麼。所 以我們重新設計Ring DAC,我們用了 更強大的DSP與FPGA,我們撰寫新的 軟體,改善了濾波與Jitter等等,還重新 設計精細的機箱,最終推出現階段最 高技藝成就的Vivaldi。 我們擁有自己的軟體撰寫人才,讓 我們可以有為客戶作升級的能力。例 如控制板(Control Board)主司各種操 控功能,上面採用能力強大的FPGA, 隨時可以軟體方式增加各種功能,所 以只要有需要,我們就能夠立即更新 升級,這就是為何我們可以為五、六 年前推出的Scarlatti做軟體更新。我們 的產品並不是推出之後二、三年就結 束壽命,而是可以不斷升級。 我們所有的元件除了雷射讀取系統 來自日本之外,其他元件全部來自英國 本土,而且離這裡很近。金工廠距離這 裡大約二十英里,陽極處理工廠距離這 裡大約六十英里,線路板工廠比較遠, 是在中部,他們都能及時供貨,我們跟 這些協力廠商一直維持很好的關係, dCS產品可說完全在英國製造。 我們自己設計的自動測試站可以作 非常精確的檢測,我們不僅自己作測 試儀器,還還替許多通訊公司或BBC 設計製造測試儀器,目前工廠內擁有 八組自動測試站,所有的產品都必須 經過測試,自動把測得的各項規格 數據存入電腦,以備未來維修追蹤之 用。我們這種自動測試站很複雜,不 可能在外面買到現品,必須自己設計 製造。舉個例子,Vivaldi就有七千種以 上的各種測試可能,這麼複雜的工作 不可能用人工來作,所以我們必須發展自己的測試方式,還必須有人撰寫測 試軟體,這不是一般廠家能夠做到。 我們每部產品在出廠前都已經做過萬 全的測試,確保產品送到客戶手中的 完美性。 問 : 你 們 的 標 語 是 O n l y t h e Music,但你們給人的感覺很科 技,以前又聚焦在專業領域上,讓 人會有疑慮是否有專注在聆聽上? 答:我們在這個業界超過25年,不 僅擅長技術研發,我們的聽感也很敏 銳。例如從數學的角度來看,升頻機 制並不會對聲音有什麼影響,但是我 們用耳朵聽出升頻之後聲音的確更 好。事實上,我們並非只有注重測試 規格而已,我們跟音響迷一樣,非常 注重聽感上的細微變化,這一直是我 們的取向。 上個月我大約跟20個人聚會,其 中一位是以前LSO倫敦交響樂團的錄 音工程師,他到現在仍然在使用我們 的類比數位轉換器,而且編號是001 號跟002號。我把我們的升頻器拿給 他聽,也把我們的濾波器讓他用,他 也跟我們討論實際聽感的差別,我們 的產品研發主管Chris也經常跟他討 論。這麼說,我們擁有最頂級的數位 研發人員,我們也跟錄音工業有深遠 的關係,所以我們能夠做出好產品。 問:我剛剛知道,Chris曾在著 名的錄音控制台廠Neve工作過, 而Ray來dCS之前在QUAD工作, 聽說還有其他人來自不同音響廠 家,這些來自不同廠家的人才是否 對dCS的產品研發有正面幫助? 答:是的,他們帶來不同領域的知 識,會讓我們的想法更為開闊。例 如我自已來自IT資訊工業,所以我對 dCS的產品要能夠跟蘋果接軌十分在 意。你需要有更佳的洞察能力來幫助 產品的設計。 問:我對dCS從單機到四件式的 轉變很有興趣,你能告訴我這個 轉變過程嗎?是什麼原因驅使你 們這樣做的? 答:我們最早只是專注在類比數 位轉換,以及數位類比轉換上,當 時只有Elgar、Purcell等。後來我們 慢慢發現,其實我們可以把轉盤做 得更好,所以在2001年我們就研發 出Verdi SACD/CD轉盤,用來搭配 Elgar。由於我們來自專業領域,深 知精確時鐘對聲音表現的重要性, 所以我們在2004年又推出Verona Master Clock。再加上我們早在1998 年就推出的Purcell升頻器,就這樣 很自然的組成了四件式數位訊源。 Paganini與Scarlatti是四件式設 計,有些消費者懷疑有必要作成四件 式嗎?我們就說你自己聽,結果是真 的可以聽出不同。我們通常建議你 先加Master Clock聽聽看,接著再加 上Upsampler,又可以聽出不同。當 然你可以選擇二箱或三箱式,但是如 果你想要有終極表現,就必須要用四 件式。如果用家以前用的是Elgar、 Verdi 、Verona這類產品,想要升級 可以優先選Paganini,更好的當然 是Scarlatti,現階段最高技藝成就的 就是Viivaldi。Vivaldi可以播放各種型 態的音樂,可以播放CD、SACD,有 USB DAC功能,可以連網。
Vivaldi轉盤還有一個功能,那就是 除了輸出PCM、DSD數位訊號之外, 還可輸出自家獨特的DXD數位訊號, 這是一種升頻技術,擁有24bit/352kHz (或384kHz)規格,是我們研發多年 的新技術,有些人認為DSD聲音比較 好,有些人則認為DXD聲音比較好, 可說因人而異,用家可以自己試試看。 問:四件式設計是不是因為市場導向 而去做的產品? 答:也不能這樣說,我們本來就對升頻 很專業,而我們也有把握做出業界最好 的SACD/CD轉盤與數位類比轉換器, 當然外接時鐘也是如此。所以,推出四 件式數位訊源是很符合邏輯的,因為我 們擁有數位方面的深厚專業技術,並非 為了滿足市場導向而特別為之。 問:是不是因為不符合你們的邏輯思 考,所以你們到目前都還沒有生產擴 大機跟喇叭? 答:是,因為我們對於擴大機跟喇叭 的領域並不熟,即使市場有這種產品 的需求,我們也不會去做。 問:目前賣得最好的產品是哪型? 答:Puccini SACD/CD唱盤與Puccini U-Clock。我們把所有的東西都裝進 這二個箱子裡,最後顯現的聲音效果 很好,這也是目前我們賣得最好的產 品。Debussy USB DAC是我們的入門級 產品,可以跟電腦連接,播放音樂檔 案,也非常受市場歡迎。 問:許多廠家對電源很注重,所以把 電源跟主線路機箱分離,成為二件式 產品,但是你們從來都不曾把電源分 離出來。 答:我們現在這樣做的表現已經非常 好,如果再把電源分離,好像意義不 大。如果真的為了賺更多錢,而另外 做一個電源供應箱,那就是五件式, 恐怕一般音響迷家裡的音響架也不容 易擺。所以,我們到目前都還沒有想 過把電源分離出來,而是專注把機箱 內的電源供應做到最好。或許,分離 式電源的表現可能比內建式還好些, 但我們認為還有其他方法也可以讓內 建電源達到這樣的水準。 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數位流, 如果使用數位流,就意謂著使用CD 唱盤的人越來越少,你認為這會是一 種趨勢嗎? 答:我認為如果你有像我們這麼好的 轉盤,那要留住它,因為這是屬於里程 碑的產品,我們知道如何讓轉盤拾取最 佳的數位訊號,我們知道如何降低轉盤 的時基誤差,所以用家得到的是很好的 數位音樂訊號。數位流表面上看起來跳 過轉盤這關,好像聲音會更好,實際上 卻不然。因為數位流仍然要面對許多變 數,包括轉檔程式、驅動程式、播放程 式、選擇網路硬碟、電腦環境以及各種 設定等等。假若你本來已經有CD唱盤 或轉盤,即使不是如我們的產品那麼高 級,我仍然建議你留著,因為用CD唱 盤播放音樂是最輕鬆的方式,何況世界 上還有那麼多CD唱片。我們會持續生 產轉盤,一直到CD壓片廠宣布不再壓 片為止。事實上,我仍然認為透過一部 好轉盤所取得的數位音樂會好過數位 流,假若你用Vivaldi來聽數位流,應該 努力讓數位流所播放的聲音跟轉盤播放 者一樣。
問:現在有許多人堅持無論是 CD唱盤或轉盤都不會好過數位 流,因為轉盤有轉動系統,容易 產生高Jitter,何況也只能讀取 16bit/44.1kHz訊號,跟數位流的 高解析音樂檔在規格上差多了, 你的看法如何? 答 : 沒 錯 , 轉 盤 的 確 只 能 讀 取 1 6 b i t / 4 4 . 1 k H z 訊 號 , 或 1bit/2.8224MHz DSD訊號。而數位 流只要有夠好的USB DAC,致力把 時基誤差降低,就能夠享受到高解 析音樂檔案。但是如我前面所言, 你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自己出身 電腦工業,家裡也有一套數位流系 統,但是我深知數位流系統裡還有 很多關卡需要解決,並不是如理論 上所想這麼美好。不過,我也認為 網路串流或USB介面的確是未來播 放音樂的趨勢,所以我們的產品都 擁有這些功能。 問:你是如何看待USB介面與網 路串流介面? 答:我們是專門生產數位類比轉 換器的公司,不論數位音樂來自什 麼形式,對我們而言,那純粹就是 數位資料而已。所以,當我們意識 到數位流興起時,我們是把它們當 作是一項新的音樂檔案來源而已, 播放音樂的核心還是DAC。所以, 無論是USB介面或網路串流,我們 都將它們視為S/PDIF、AES/EBU之 外的數位介面,我們是持開放的態 度來看待這些介面的。這也是為何 我們沒有推出音樂伺服器產品的原 因。未來,無論音樂是來自雲端, 來自硬碟,網路、來自光碟,我們 都會發展出相對應的輸入端子,讓 我們的DAC能夠跟所有的音樂儲存 介面相容。 問:目前Hi End器材越來越貴, 就像Vivaldi,你們以後有計畫生產 一般人負擔得起的數位訊源嗎? 答:我們並不是故意生產昂貴的 數位訊源,而是我們的內部設計是 全世界最頂級的,例如我們的控制 板,我們的Ring DAC,這些成本都 很高,我們的人才都是第一流的, 我們付的薪水也高。很不幸的,就 以我們的Debussy跟Scarlatti來說, 二者的價格幾乎是1比10,而Vivaldi 更高,這是因為我們的器材需要跟 越來越多的介面相容,研發與製造 成本相對就越來越高。你可以看到 我們的工廠裡,有那麼多的精密設備,那麼多的備料,人員雖不多,但 都是菁英,這些都是成本居高不下的 原因。如果我們每個月能夠賣出1,000 套Vivaldi,分攤之下成本當然就會降 低了。話雖如此,我們也有計畫把 各項完備的功能與介面想辦法做在一 個機箱裡,推出一般人負擔得起的產 品,這是我們的夢想。說不定,我們 可以找一家工作夥伴,由我們負責設 計與最後測試,他們來製造,這樣就 可以降低成本。我的腦子裡已經有許 多方案在思考,或許最近幾年內也會 有新的科技產生,讓我們的夢想能夠 實現。 問:面對日益縮小的Hi End Audio 市場,你有什麼看法呢? 答:誠如你在評論Vivaldi文章裡所 言,我們的產品只有百分之一的人能 夠享受,我們的位置在金字塔的最頂 端,老實說,我們的營業額是在增加 的。但是,危機在底部,底部的年輕 人越來越少。我們需要讓更多人去 買小套的音響器材,等他們賺到錢之 後,在家用與養育孩子之餘,就會把 錢花在Hi End音響上。不幸的是,我 們對於底下這一塊無法有任何作為, 所以也只能聚焦在生產State of the Art 的產品上。目前我們能做的,就是維 持dCS的優良聲譽,等有一天讓他們發 現我們,而來購買我們的產品。 問:你們有很好的硬體設計工程 師,有傑出的軟體設計工程師,你 又是資訊工業出身,有沒有想過做 出類似Sooloos這種All in One的數 位流產品? 答:在以前我們或許曾經思考過, 但現在已經不符市場需求了。你看現 在有像J River這種這麼好用的軟體, 觸控電腦又這麼便宜,iPad那麼廣泛 的被使用,還有那麼多的App,我們 已經沒有理由來涉入這類產品。不 過,Sooloos強的是它的系統整合,讓 用家能夠很方便的建立音樂資料庫, 再加上他們的DSP喇叭系統,這是他 們的競爭優勢。 問:dCS未來有什麼具體計畫嗎? 答:目前我們致力在讓Sc a rl a tti、 Paganini與Puccini升級,讓它們能夠 接近Vivaldi,這是最重要的工作。不 過,2014年我們可能會有一件有趣的 東西出現,這是秘密,目前還不能告 訴你。
這次採訪dCS,是我覺得相當困難的一次。難處在於在短短的一天時間內,我要參觀工廠,還要跟老闆David J M Steven,以及 下列三位研發核心人物對談。跟David的訪談還好,去蕪存菁之後很容易寫成一篇採訪稿。但跟Chris Hales(Director of Product Development),Andy McHarg( Technical Director )以及Ray Wing(Head of Design)的訪談就讓我非常頭大。為什麼?因為他們 三位談的都是既專業又硬梆梆的技術問題,夾雜許多專有名詞,本來就比較難懂。更難的是他們都是拿著線路板或機箱,指著各 處跟我解說,以至於回來之後整理錄音資料,聽到的都是Here、There、DSP、FPGA、10dB、50dB等。天啊,要將這些硬梆梆的 材料寫成問答型式幾乎是不可能的,也無從寫起。想了幾天,最後決定不採用我習慣的問答方式,而是以側寫大要的方式為之。 Chris Hales可說是產品研發的大主管,他跟老闆David討論之後,決定要研發什麼產品,接著由他負責電源、類比板,Andy McHarg負責控制板上的硬體以及DSP、FPGA軟體設計,而Hales在1998年就進入dCS, 曾負責品管,也做過軟體 程式設計。幾年之後又 轉入硬體設計。有一次BBC要更換 設備,建立數位廣播,他也參與了 該項計畫,讓他對硬體設計有更多 的經驗。在進入dCS之前,他曾在 著名的Neve混音台製造公司工作, 在那同時他也接一些擴大機與PA系 統的設計工作,所以很早就對設計 擴大機有豐富的經驗。他在2005年 升任為Director(那年dCS的老闆換 了),從那時起他就一直致力於產 品研發領導工作。 Hales一開始就向我們講解dCS 產品內部的訊號處理架構。當數位 訊號進入控制板(Control Board) 之後,會先以D S P與F P G A進行 數位濾波、噪音整形、升頻等工 作,並且轉換成5bit、2.8224MHz (44.1kHz取樣系統)或3.07MHz (48kHz取樣系統)數位訊號,接 著才進入Ring DAC做數位類比轉換 處理。最新的Ring DAC版本採用 了48個記憶晶片(Latch)以及相對 應的96個金屬皮膜電阻,不過每次 處理實際使用到的是32組,其他12 組是備用的。數位訊號經過這32組 記憶晶片與電阻隨機組合處理,降 低了電阻誤差,提升了數位類比轉 換的精確性,最終能夠達到真正的 24bit/192kHz要求。 數位訊號轉換成類比之後,會進入平衡架構的電流電壓轉換分砌式 線路,在純A類狀態下工作。平衡架 構的好處是擁有共模排斥能力,可以 消除線路中的雜訊,此外還可以濾除 100kHz以上的噪音, 接著說到Ring DAC。Hales說1992 年最早的Ring DAC每聲道只有20組記 憶晶片(Latch)與金屬皮膜電阻,上 一代則已經進展到每聲道44組記憶晶 片,而最新的Vivaldi Ring DAC已經進 化到每聲道48組。而且,原本採用的 是Dual Mono,沒有完全分離,最新的 Vivaldi則採用左右聲道完全分離設計。 還有,以前的記憶晶片是4bit Latch, 最新版則改為1bit Latch。改成1bit Latch 之後可以降低串音干擾,這些資訊在 去年Martin來台灣舉辦Vivaldi發表會時 我們都已經知道了。 談到Ring DAC,我提出存在心頭 很久的問題,為何要選擇5bit呢?別人 用1bit或16bit、24bit,為何Ring DAC 要選擇5bit呢?Hales很坦白的回答, 這是考量到成本與效果的妥協選擇, 選擇更高bit數會讓製造成本飆高,難 度也增加,想想看每增加1bit所有元件 就要倍增,那是很可怕的成本。而選 擇更低的bit數又無意義,所以最終決 定採用5bit。我再提出另外一個問題: 最新版的Ring DAC上共有48組記憶晶 片與96個電阻,其中真正用到的只有 32組。Ring DAC從最早的20組發展到 今天的32組(實際工作),為何會選 擇32組、而不是48組或64組呢?Hales 的回答也是一樣的,還是成本與效果 的妥協考量。既然Ring DAC的記憶晶 片已經從當初的20組發展到今天的32 組,當然未來也有可能持續往上發展 吧?Hales告訴我,Ring DAC最早是為 軍方的雷達系統而開發的,沒想到現 在卻成為Hi End數位訊源的著名地標。 在此讓我們回顧一下所謂的Ring DAC,其實它應該就是最古老的Ladder DAC的變形,但dCS稱為Ring DAC。 我們可以從Ring DAC上每個記憶晶片 都搭配二個電阻來看,就知道其實它 是R2R架構,只不過運用了記憶晶片 來搭配電阻的隨機選擇。Ladder DAC 是最古老也最踏實的數位類比轉換方 式,但是因為需要為數眾多高度精 密的電阻來達成,所以成本很高。 為了降低DAC成本,才有後來的1Bit 晶片以及Delta-Sigma晶片。市面上最 有名的Ladder R2R DAC有二家,一 家是MSB,另一家就是dCS。想要把 Ladder DAC做好,採用IC晶片方式不 可得,所以MSB與dCS才會發展自家 的分砌式DAC,企圖取得最高的精確 性,讓數位類比轉換機制無論是在極 低電平下或極高電平下,都能得到真 正的24bit解析力。 Hales還告訴我們,其實dCS產品上 所採用的主要是三塊線路板,一塊是 Control Board,這是數位處理以及軟體 心臟。第二塊是Analog Board,說是類 比板,實則包括Ring DAC與類比輸出 級。第三塊就是Power Supply Board電源 供應板。這三塊主線路板在Vivaldi之前 的機種可說幾乎一樣,只是細微處與機 箱的差別。不過Vivaldi雖然主要還是這 三塊線路板構成,但其優化的程度超過 其他機型。我問Hales為何平衡輸出級 採用純A類分砌式線路,而非平衡輸出 級則採用OP Amp放大,到底有什麼玄 機呢?Hales說他們設計的初衷是要讓 用家使用平衡輸出端,一方面是他們專 業起家的習慣,另一方面則是平衡輸出 端可以長距離傳輸音樂訊號,而且驅動 力也更足,所以採用成本較高的分砌式 設計。而非平衡輸出端只是聊備一格的 配備,方便用家使用而已。我又追問, 既然如此,平衡輸出端的表現一定好過 非平衡輸出端?Hales肯定說是,不過 他也說他們的非平衡輸出端也已經夠好 了。Hales說新的類比版改善了串音, 降低了噪音,失真,使得左右二聲道的 輸出幾乎是完全一樣,這是從來沒有過 的成就。 問到他家產品跟別家的比較,例 如MSB與emmLabs等,Hales就非常小 心,他說每家產品都有自己的聲音特 色,他不能說誰比較好,消費者自己 會去選擇。果然是大廠風範,不會去 踩別人。我問他,dCS的說明書中建議 用家採取直入方式,跳過前級,這樣 用法效果肯定比較好嗎?他肯定的回 答,因為dCS的產品有很好的音量控制 系統,而且輸出也夠大,類比輸出級 採用A類分砌式線路,等於是內建高級 前級,所以直入效果會更好。
Andy McHarg早在1993年就 入dCS,可說是元老級人 物。他第一個負責的作品 就是專業的950,後繼還有許多9字 頭的產品也都是他設計的。進入家 用領域之後,所有有關數位方面的 線路、軟體也都是他負責的,可說 是dCS最重要的靈魂人物。他告訴我 們,Vivaldi從開始構思到推出花了 大約五年時間,用了最先進的DSP 與FPGA,甚至把DSP內建在FPGA 裡面,使得軟體運算速度更快,反 應更靈敏,其運算能力的強大不是 前代機種可以相比的。 他說Control Board就等於是電腦 的母板,所有重要的輸入處理、各 式操控功能,數位濾波、升頻等都 在這裡,可說是心臟。他說dCS比別 人強的地方就在於能夠完全掌握控 制板,依照自己的需求撰寫各類軟 體,並提供不斷升級的可能,不至 於像有些廠家的產品,過幾年就因 為落伍而無法使用了。 當我 們 問 他 , 比 較 E l g a r 、 Scarlatti以及Vivaldi三個時代,到底 何者進步的幅度最大?他說當然是 Vivaldi進步最大,因為無論是控制 板或類比板都大幅改善,而且控制 板使用了運算能力更強大的DSP與 FPGA,這是前代機種比不上的。我 問他既然Vivaldi的控制板已經做得 那麼好了,以後還能做得更好嗎? 他說如果回頭看以前的研發軌跡, 當初推出產品時,也都認為無法再 好了,沒想到過了幾年,新技術、 新元件推出之後,加上新的軟體程 式,使得後來的機種都能大幅超越 前者。所以,他現在也無法說未來 的機種會不會更好,但應該還是有 機會。尤其在軟體升級方面,他說 就算是剛推出的Vivaldi也可能會做 軟體升級。在研發的過程中,他會拿其他廠家 的產品來做比較嗎?他說沒有,因為 他們的產品很獨特,跟市面上的產品 有很大的不同,也無從比起。他們是 拿自家前代機種相比,無論在聽感上 或測試規格上都要更好才行。 在設計一件產品時,他的第一目標 是什麼?McHarg的回答是聲音表現第 一,再來是測試規格,包括訊噪比、 各項失真、串音與時基誤差等。談到 訊噪比都是數字,他說想要降低幾dB 的訊噪,就要花很多的心力,訊噪比 對一般用家而言好像只是沒有意義的 數字,但對工程師來說卻是大挑戰。 他還說時基尤其是一切數位訊號的基 礎,這也是為何dCS會推出外接時鐘 的原因,時基準確了,才有能力談其 他。我又問他dCS的機器上會提供幾種 濾波方式,讓用家自己以耳朵決定要 採用哪一種,既然如此,提供用家多 種濾波選擇有意義嗎?他說不同的濾 波方式會對音樂產生不同的聽感,主 要是音樂訊號前鈴振與後鈴振使然。 工程師可以把鈴振全部去除,但因為 每種樂器都有不同的發聲特色,完全 去除鈴振之後,聲音聽起來反而會變 得不自然。有些樂器在前鈴振時間長 點聽起來會比較好聽,有些樂器則是 後鈴振多些聽起來好聽。也就是因為 濾波的效果無法定於一尊,會視不同 的樂器、音樂型態(古典音樂或流行 音樂、爵士樂)而產生不同的聽感, 這就是為何要多提供幾種濾波方式供 用家選擇的原因。 由於McHarg是純技術人員,我也問 他,如果一件器材聲音聽起來不對, 但從測試規格上看不出有什麼問題, 這是什麼原因?他說如果耳朵聽起來 不對,一定有哪裡錯了,規格上看不 出來並不代表量測沒有問題,有可能 是量測的方法錯了,工程師的責任就 是去把原因找出來。 市面上有少數廠家的數位類比轉換 器使用真空管作為類比輸出級元件, 我問McHarg dCS有沒有可能也這樣 做?他肯定的回答不會。他說採用真 空管作為類比輸出級的元件就理論而 言沒有太大的意義,但在塑造聲音特 色上卻會有效,有些用家會喜歡。而 dCS追求的是精確中性無染色的自然聲 音,用家喜歡哪種聲音特色,他們自 有選擇。到底dCS的產品開發,最後是 誰拍板定案的?老闆嗎?McHarg說是 集體定案,不是誰說了算。 在Vi v a l d i以前的機種都搭載有 IEEE1394介面,為何Vivaldi取消這個 介面而改用AES/EBU介面?難道是 IEEE1394介面不好嗎?他回答對於 數位類比轉換器而言,無論什麼介 面,進入機器的都是數位訊號,都是 Data,那些不同的介面只是負責傳輸 數位訊號而已,沒有什麼高下之分。 Vivaldi會改採用AES/EBU,主要是因 為IEEE1394介面使用的廠家越來越 少,好的相關晶片不容易買到,所以 乾脆改採AES/EBU介面。事實上他們 也開始為以前的機種做升級,如果想 要改換AES/EBU介面,可以送回原廠 升級。 當被問到數位流越來越流行,以 一個設計工程師的觀點,到底他會選 擇哪種呢?網路串流?USB DAC, 或CD?他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說無 論是USB DAC或網路串流,源頭都是 電腦,都是音樂檔案,可以帶著走, 隨處聽,十分方便。不過他還是喜歡 CD,因為聽CD最方便,就好像看平 面印刷雜誌一樣,隨手拿起來就可以 看,不需要任何前置作業。而且,他 說聽數位流音樂時,沒有播放CD的那 種感覺。所以,雖然目前數位流一直 流行起來,而且還有高解析音樂檔, 但是他不擔心CD會消失,因為世界上 有太多CD了。
本來我們以為Ray Wing的專 長是工業設計,也就是造 型設計師。沒想到他告訴 我們,他是研究振動的工程師。一位 研究振動的工程師,竟然能夠設計出 那麼美的外觀,這真的讓我們太驚訝 了。到底振動跟箱體有什麼關係?關 係可大了,Wing說dCS的每一代作品 在箱體上都有大幅改良,這也是聲音 一代比一代好的原因之一。他說大部 分人都以為箱體只是為了美觀而已, 這是很大的錯誤,事實上箱體的大 小、材料厚薄、形狀、甚至螺絲安裝 的處理在在都會影響聲音,所以設計 一件器材的箱體,並不是只有好不好 看那麼簡單。他說他在設計箱體時, 從來就沒有優先考量好不好看,而是 先考量功能,功能第一,再來才是美 觀與否。 Wing曾在Neve做過,在QUAD外 移到中國之前,也曾在QUAD待過三 年,後來才到了dCS,轉眼已經過了 12年,Verdi Encore是他的處女作,接 下來是Scarlatti、Paganini、Puccini、 Debussy等,最新的Vivaldi也是他設 計的。可以這麼說,Wing其實就是 讓dCS外觀脫胎換骨的人。Wing告訴 我們,一件設計可以從外觀就可以看 出傳承,雖然看起來不同,但卻共同 擁有許多相同的元素。例如曲線以及 按鍵等。他說從他接手設計開始,就 一直秉持這樣的原則,不過,要保持 這種傳統又要有創新非常不容易。我 們提到汽車業,我說最新的捷豹汽車 外觀已經改得看不出是經典的捷豹外 型,可見要維持傳統又要創新真的不 容易,他笑說現在汽車的外觀很多都 是相互拷貝,真的已經看不出各家的 特色。不過,dCS的產品外觀風格很 強烈,一眼就可以辨識。 Wing說他的工作很多用在研究各 種材料上,隨手拿起一種混合著壓克 力與金屬的板子,說這種材料就是製 造飛機窗戶的材料,這種材料阻尼特 性很好,敲起來不會有清脆的鏗鏘 聲,而是很沉很穩的聲音。他曾想用 來製造轉盤,用在雷射讀取系統的底 部。不過因為從來沒用過,可能會太 冒險,所以就沒採用。 接著他拿起另外一片板子,告訴 我們這是Vivaldi所用的,那並不是整 塊的鋁板,而是三明治式結構的板 子,以3mm與2mm厚度的鋁材之間 夾了一層Polymer材料做成,敲起來 聲音沉沉的,不會有鈴振。Wing說 箱體材料不是只有厚就可以,也不是 每個地方都一樣厚度,什麼厚度用適合用在什麼地方,會產生什麼結果,都 可以用電腦模擬出來。他舉例說Vivaldi 的電源供應線路因為變壓器比以前重 了10%,所以在設計時就要改變支撐結 構,最後採用二層架高結構,避免變壓 器的微弱振動傳導到機箱。 我們問到以前Scarlatti箱體底部四角 突出,作為腳座,事實上腳座與箱體是 連體的設計,為何現在都改為另外在底 部加腳座?他說因為有用家反映,如果 想要用自己的獨特腳座不方便,所以他 就改了設計,讓用家可以更方便使用各 種腳座。為何dCS的產品都只推出銀色 與黑色二種色彩,現在很多廠家都推出 白色甚至其他顏色的外觀,用以搭配室 內裝潢。他回答說因為黑色跟很多色彩 都很搭,而銀色是傳統音響的顏色,所 以他們到目前為止只生產這二種顏色。 接 著 他 又 拿 起 一 個 東 西 給 我 們 看,說那就是Vi v a l d i抽屜「隔音 門」。Scarlatti的轉盤噪音一直有用 家反映,其實那並不是噪音,而是底 下飛輪轉動的聲音。為了解決這個問 題,Scarlatti有用橡皮條來做密封,的確 也降低了細微的噪音,但這樣還不夠。 這次推出Vivaldi,他就設計一個隔音效 果更好的閘門,一舉把噪音又降低了 10dB。 Vivaldi的機箱從前面、二邊、頂部 都看不到有一根螺絲,他很得意的說這 就是設計的功力。在設計機箱時,不僅 考慮到功能性,美觀,還要想到生產時 要如何組裝、如何維修,否則會造成組 裝生產時的困難。例如Vivaldi箱體底部 有一個小活門,用螺絲鎖住。我們都猜 不透那是做什麼用的,原來那是為了維 修之用。 Wing說,所有的設計都是經驗,經 驗告訴我們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所 有的小細節湊在一起,就成了好機箱。 眼尖的羅林煒發現Vivaldi機箱上有 的螺絲套橡膠墊,有的套金屬墊,為何 要這樣呢?Wing馬上把機箱搬過來, 用螺絲示範給我們看,原來螺絲有長有 短,八支長的螺絲連接上下二塊箱體, 所以用金屬墊片。而三支短的螺絲只鎖 住部件,所以要用橡皮墊片。你看,連 這麼細微之處都注意到了,難怪Vivaldi 的聲音表現會那麼好。 我們又問他, Vivaldi的箱體特別 重,難道這只是討好消費者的市場導向 而已嗎?他回答說不!重量會讓聲音更 好,所以是為了聲音表現使然,不是故 意做得那麼重。他接著遙指遠處櫃子上 幾個Vivaldi箱體模型,那是不同大小的 箱體,他說研發過程中,他們試做過幾 種大小不同,重量不同的箱體,最終選 擇目前的大小,其研發過程的複雜,不 足為外人道。 從這次的訪談中,我們深切了解, 想要成就一部真正優異的產品,不是 只有外觀設計得炫目就可以,最重要 的是內部的各處細節都要考慮周詳。 所謂的好聲不是只有依照教科書的設 計就能成功,誠如Wing所言,所有的 設計都是經驗,經驗告訴我們什麼能 做,什麼不能做。有豐富的經驗,加 上周詳的考慮到所有的細節,這才是 真正的好聲秘訣啊!
dCS時間軸
英國訊源品牌dCS老闆David Steven先生與海外銷售經理Raveen Bawa先生日前來台,為台灣發燒友介紹dCS的設計理念與現在的重點產品系列,提供當下最好的技術與永遠放眼未來的概念,貫徹追求High-End產品的精神。
專業通訊傳輸背景
dCS早期是提供設計與通訊解決方案與技術,例如雷達、電信,也替錄音室設計類比與數位訊號的轉換器,替BBC設計時鐘設備提供錄音室間的訊號傳輸,為Sony與Philip設計PCM轉DSD的設備,讓其製作SACD。因此dCS早期便深深參與了錄音、後製與重播專業,提供先進的技術設備給專業業界使用。回過頭來看旗艦Vivaldi四件式系統,主要就是DAC數類轉換器、DDC升頻器、主時鐘Master Clock與轉盤Transport,就是一貫的設計脈絡。
替未來服務
在dCS的設計觀念裡,永遠都是望向未來。新產品發表只是開頭,他們的設計會隨著時間不斷進步,而產品也能透過軟體與硬體隨時更新,購買的客戶不會在五年後便只能汰舊換新,而是能享受到dCS所提供的升級服務。要達到不斷更新得歸功於R&D開發的處理平台電路,透過FPGA晶片能夠增添或修改程式,早期使用DSP所執行的工作,現在也改以FPGA擔任。除了控制電路板外,現在獨家的RingDAC電路板上也使用了兩個FPGA晶片,用意是將來可以有升級與更新的空間。
當下最佳化
舉例來說,在2010年Vivaldi設計之初,除了CD以外當時還流行USB傳輸輸入播放電腦、硬碟裡的歌曲,那時他們就深入研究該如何處理播放過程,讓聲音更好聽。剛開始時,USB輸入與CD播放存在很大聲音差距,經過R&D努力,不斷縮小兩者間的距離。到了最近幾年網路串流興起,Vivaldi能夠透過網路線播放音樂,同樣地他們也仍然不停地追求更好的聲音表現。而這一切隨時間進步的成果,都能夠透過軟體更新讓舊有客戶享受。面對音樂來源與播放格式每年都在改變,dCS做好了不斷研究與修正的準備,客戶不必更換器材,同樣能跟上時代進步。
dCS是一種投資而不只是消費
舉例而言,Debussy DAC是十年前推出的產品,並且在去年已經停產,但他們依然在停產前一刻幫Debussy做了一次大更新,升級為支援DSD128、24bit/384kHz,能搭配dCS Network Bridge與轉盤使用。對dCS而言,能做的他們就做,試問其他品牌如果是十年前推出並已經預計停產的產品,是否還有可能做這麼大的升級。主要還是因為dCS的設計很彈性,而且是持續在進步的,十年對dCS而言是一件產品進步的過程,而不是另外二十個新型號的誕生。 在Vivaldi之後,dCS以相同的技術和邏輯陸續推出了Rossini與Bartok,設計原則都是相同的,使用不同的處理平台電路板但相同的RingDAC電路。Rossini維持了分體機的設計,SACD轉盤、DAC與時鐘,另外發表一部CD播放機。而Bartok則是單箱體的DAC,與Rossini DAC非常相近,包含網路串流與耳擴功能,但簡化為單顆變壓器,較單純的箱體外觀製作。
RingDAC不斷地在升級
另一項值得注意的是RingDAC,從最早開始雖然dCS的數位類比轉換電路都是稱作RingDAC,但實際上每隔一陣子這塊從不改名字的RingDAC都有不同變化與進步,R&D是時時刻刻都在優化這塊電路,但並不會更動它的名稱。現場我們找了不同版本的RingDAC直接比較,就可以看出差異其實很大,從最早的RingDAC到目前至少有七處主要的改變。
舊的Scarlatti DAC電路板,下方使用的是記憶體,無法事後更改內容。
新一代的RingDAC電路板,用在Vivaldi與之後的新產品上。記憶體改為FPGA晶片,左右聲道各一個,電路中的細節也已不盡相同。過去RingDAC都是單純的類比電路板,Vivaldi之後加入了FPGA,未來用戶可以很簡單地更新原廠提供的內容。
全新遙控App
近期的變動就是全新的Mosaic App操作軟體推出,整合過去每一項產品的專用App,Mosaic可以適用於Vivaldi、Rossini、Bartok三個不同系列,可以顯示器材資訊、軟體版本,能夠控制每一項設定並播放音樂,整合所有輸入源,包含UPnP、網路電台、Tidal、Qobuz等,可以建立或管理自己喜好的播放清單,並且支援Roon播放軟體。未來如果有新功能或是新的網路串流服務平台也能夠透過軟體更新而新增進去。
團隊不斷茁壯成長,提供更好服務
在2008年David接手dCS時,當時團隊有17個人,現在2019年已經增長到34人。團隊有著良好的分工,軟體開發、電路開發、硬體研究、機械機構、測試等工作都由專門的人處理,他強調要設計出好聲音的器材雖然不容易,但是要將其複製成上百部一模一樣的器材並有相同品質與水準更是大挑戰,團隊必須戰戰兢兢,很仔細地處理每一個細節。Vivaldi系統推出至今大約已經6年,團隊必須讓這個月的產品與三年前、五年前的產品一樣,這對小型企業並不是太容易,但是他們還是很努力地達成他們的目標。
直到今天為止,dCS已經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市場上對其名聲與產品都充滿信心,而團隊們還是持續地在優化產品中的每一項細節,做各種不同的嘗試,不只是在新產品開發,也在既有的產品上不斷調整,以帶給客戶們最好的音樂體驗。
【全文輯錄自「MY-Hi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