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so acoustic
Kiso acoustic
Kiso Acoustic的主事者是原 亨 ( Toru Hara ),他在日本是有名的發燒友,家裡面有七路分音的JBL大系統,外加Wilson Audio Grand Slams搭配FM Acoustics,其他如WE、Nagra、Studer......等等經典器材,都在Hara San的收藏之列。從發燒友轉而製作Kiso喇叭,我想應該是樂趣大過於生意,但Kiso的故事卻應該從Onkyo說起。
Kiso Acoustic的主事者是原 亨 ( Toru Hara ),他在日本是有名的發燒友,家裡面有七路分音的JBL大系統,外加Wilson Audio Grand Slams搭配FM Acoustics,其他如WE、Nagra、Studer......等等經典器材,都在Hara San的收藏之列。從發燒友轉而製作Kiso喇叭,我想應該是樂趣大過於生意,但Kiso的故事卻應該從Onkyo說起。
Kiso是日本長野縣一個地名,老闆原亨(Toru Hara)的居所就在那,所以以此命名,而HB則代表的是日文的「響」(音:hibiki)。原亨先生因地緣關係,與日本木吉他大廠Takamine(高峰)搭上線;Takamine曾與另一家音響廠商合作開發過一種稱為Takamine Acoustic Voicing Technology的箱體製造技術,是以自家製作吉他音箱的原理為基礎,應用在喇叭身上。其道理很好理解:多數喇叭都是把箱體共振降到最低為首要標的,以減少所謂的箱音、避免音染。但Takamine反思,樂器正是靠材料之共振發出聲響(這也是樂器體積不大音量卻相對很大的原因!),不同用料可以造就樂器獨特音色,如果可以藉由材質、結構搭配仔細調音,喇叭何嘗不也可透過箱體共鳴發出大能量的聲響?先決條件是要「要共振、不要不良音染」。為了能達到這樣的目的,吉他音箱的製作工法就是一個很好的效仿對象;Kiso與Takamine研製,用一整片2.5mm厚的桃花心木去彎曲成為前後一體的弧形造型,側面則再用3.5mm厚的桃花心木板材封起,更以3D CAD去模擬計算側板的最佳張力狀態,藉以成為獨特喇叭箱體。
若看到內部,在側版可以見到細長的木條構造固定於其上,對吉他略有研究的讀者,應該可以很容易聯想到木吉他內部那個叫「音樑」的結構,這個東西最早由木吉他老廠Martin發明,功能之一是增加吉他箱體強度,以抗衡琴弦之強拉力;另外,藉由不一樣之幾何排列(吉他內常見有X型、或不同方向之平行排列)或不同木料運用,能對吉他本身的音色有所影響(也可說是吉他製作上調音之手段)。Kiso喇叭側版內的木條,就是具備上述之功能:補強與調音。不過要再強調一次,並非是去讓它產生自己的音染,而是去「修正」箱體共鳴之用。而因箱體本身內部有這麼一套完整的架構與獨家配置(沒有放吸音材,全靠結構用料去發聲),所以為求完整性,箱體下另打造一個同樣木作之腔室,此「隔間」是分音器專屬,於此隔間上方,另有扁平型的對外開孔,內部連通上方箱體,是喇叭的低音反射孔。這就是Kiso Acoustic第一款書架喇叭HB-1。
Kiso Acoustic的HB-1,絕對稱得上是市場裡書架喇叭中位居金字塔尖的高檔次產物,大概也可說是單位體積換算下來價錢數一數二高昂的Hi End極品。超獨特之設計思維、優美小巧的外型、講究到不行之製作工法,成就出的,不只是音響藝術品,而是喇叭工業設計的傳奇!